来源:金融界 天眼查App显示,10月11日,北京百度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交通事件检测软件”著作权获得登记批准,当前版本号为V1.0。 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4月,法定代表人为姚悦,注册资本1亿人
顺晟科技
2021-07-24 10:20:43
481
声明:本文来源于微信官方账号运营研究会微信官方账号(ID:U_quan),作者:杨沛文,文静王佐于立言,设计:浩南,授权转载发布。
昨晚,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吴亦凡事件,又搜到了:
当然,说“又上热搜”其实不太准确。
从7月18日,杜美珠发文撕吴亦凡,并在他爆出自己打冷暴力、强奸未成年人、试图扣上“敲诈勒索”帽子后,这件事再也没有从热搜上下来过.
甚至,还出现了“一人占据热搜前20”的精彩场面:
因为杜美珠爆料的内容太戏剧化,吴亦凡指责杜美珠“艺术加工”。
所以吃瓜的人一时分不清哪些是真的,哪些是虚构的。
直到昨晚,北京警方才发出通知,称这是在这场闹剧中“捏造事实”.
01
杜美珠的控诉,
真正的有哪些?
先把原创:给没看过原创通知内容的朋友。
给大家一个:的焦点
,吴亦凡经纪人确实用MV选角在家里聚会喝酒,然后吴亦凡和杜美珠发生了性关系;
之后,他们加了微信,互相转账,一直到4月份。
第二,杜美珠发布的一些内容确实被网络写手包装过。
杜美珠在网上发布的“吴亦凡冷暴力”微博,吸引了想借此机会从中获利的“网络写手”;之后,作者根据杜美珠提供的原始材料写包装。
因此微博后续有10多份,引爆了整个网络。
第三,吴亦凡和杜美珠造假的背后,有一个“赚中间商差价”的骗子。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吴亦凡和杜美珠并没有直接接触,是这个骗子冒充对方身份,“阻挠”他们进行网络诈骗。
因此,事件双方都会对“钱”的问题持有自己的看法。
同时在@新京报采访朝阳警方时看到了:
聚会开始前,大家都有集中保管手机的习惯。吴亦凡否认了这一点。
也就是说,杜美珠之前爆料的“择妾”、“接手机”、“冷暴力”等锤事,经相关部门调查后确认为“属实”。
至于涉及“未成年人”和“多次欺骗多名女性”的部分,相关部门仍在调查中,尚无准确结论。
至此,“吴亦凡美竹”事件真相终于浮出水面,给最近吃过瓜吐过的人一个交代。
说实话,每次有这样的热点事件,都有不少人追热点;同时,由于很多互联网事件都是“多层次反转”,“翻车”事故也频频发生。
比如这次“吴亦凡事件”,很多人把追热点的焦点放在了“武签”上。结果最后被曝出这件事可能不是真的,而是网络作家的“杰作”。可能会扣除:
图源:微博
又如,在此前的“李星星”事件中,也有不少来自媒体的声音充斥着愤慨。
于是,“魔鬼大叔性侵养女”的社会事件变成了“恋童癖被做杀猪盘的成年女性欺骗”的荒诞故事。
当然,现在还是有很多无良自媒体,热点是“吸引人的眼球”和“赚取流量”,但他们对自己输出的真实性完全不负责。
很多时候,在事情出来之前,他们会靠写有节奏的“段子”来煽动用户的情绪。
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大规模的“人脸场景”:
某网络大V,自媒体被“反向新闻”打了;
xxx事件再次反转,舆论思维被舆论带偏;
……
甚至有些人,追热点、偷鸡、偷米,都引起了网友的反感。
比如,在“河南暴雨”事件中,一家房地产公司试图将“暴雨”变成“商机”,遭到网友炮轰,引发公愤。
此事也被官方评论批评,公司股价下跌:
那么,如何才能及时追热点,让内容精准,符合自己的“媒体属性”?
02
新媒体如何“追”热点?
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写这个?
因为,要想“不翻车”,我们包括大多数相对专业的新媒体团队,都会有自己的一套“跟进机制”。
比如下图是丁香博士的“内容生产机制”。为了保证输出内容快速、尴尬、准确,丁香博士引入了“妇产科”的DDI机制:
快,是在规定时间内跟进。
准确来说,就是懂得跟进,懂得切入。
狠,就是态度要明确。
图源:腾讯传媒研究院
可以看到,在发现全网一个热点后,丁香博士会在半小时内从实锤、关联性、风险、热度、责任、素材六个维度进行评估,然后决定是“跟随”(2小时内发布)、“跟随”(24小时内发布)还是“观望”。
我翻看了丁香博士最近的文章(包括一些矩阵数),发现ta没有跟进吴亦凡事件,从实锤、相关性、风险等维度对高概率进行了评估。
这里分享一下运营研究院的热点追踪机制。
1)在哪里可以找到热点事件
首先,我们会在上班的时间和下班的时候关注几个平台的热门榜单(当然工作的时候也会偶尔刷一下)。
除了大家会关注的微博、知乎的热搜平台,我们还会观察朋友圈(是否刷屏)、App Store、Pulse(分工)等平台。
赞美诗在这里,我推荐你做一个各大平台热门榜单的聚合网站,“今日热门榜单”https://tophub.today/.
2)判断热点是否可以写
当一个热点事件被发现时,我们如何判断是否要去追求它?我们有自己的三块判断标准椎骨。
,我们的用户对这个热点关注度不高。
我们将热点分为“行业热点”和“全网热点”。
顾名思义,行业热点是指“行业内的热点事件”,基本在圈内人群中传播;全网热点指的是“全网正在讨论的事件”,肯定是“破圈”。
以我们之前写的文章为例,“Aauto更快实现大小周”。当时我们在热榜上发现的,还没有在知乎、微博等平台发酵。普通人可能不会特别关心这件事;
但是对于运筹学社的账号来说,我们的受众多是互联网从业者或者关心互联网的人。
因此,“Aauto更快实施周”被视为“行业热点”,我们选择立即跟进。
对于行业热点,应特别关注事件的“潜力”。
以“自动加速大小周”为例。虽然当时没有发酵,但就热值而言,不是热点;
但是,因为Aauto Quicker作为大厂,有足够的话题性和关注度,ta是“潜力股”,依然可以成为可写的话题。
第二,热点是否“热门”。
热门事件有时可能不够“热”,但肯定能激起用户的情绪。
比如“《活体宠物盲盒》”这个话题在我们发表后就上了热搜,但ta还是在热度不足的情况下,带着用户的超级愤怒疯狂转发。
一般来说,高唤醒情绪往往会刺激用户点击和转发事物,比如惊讶、兴奋、恐慌、愤怒等。具体情绪请参考下图:
在这里,我们需要提醒大家,通过适当的表达技巧,让文章引起用户共鸣,对我们来说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我们绝不能选择用“捏造事实,夸大其词”这样不公平的手段来煽动人们的情绪。
第三,热点是否相关。
这里的相关性不是指内容和用户之间的相关性,而是指内容符合用户的期望(账号调性)。
比如明星经常有热点事件,大部分用户爱吃瓜,但用户不想通过我们的账号吃瓜——。他们有一些娱乐账号,或者微博可以刷。
比如健康相关的热点大家都关心,但是我们不能写,因为用户可以通过丁香博士这样的账号获取信息。
因此,在发现一个热点事件后,需要从“满足用户期望”的角度来判断是否能写出有价值的东西。
比如“郑爽代孕”事件,虽然热度很高,话题性很强,但更倾向于社会新闻,与我们微信官方账号调性无关。如果贸然写,会很突兀。
所以我们选择从“代孕灰色生产”的角度切入,这不仅是用户关心的问题,也符合用户的预期(因为我们经常会曝光一些灰黑色的产业链)。
3)如何写热点事件
当决定热点事件可以写的时候,需要在最后的操作过程中重点关注“风险”和“专业性”。
风险
“风险”是指我们目前所了解的信息是否真实,数据来源是否可靠。
因为很多热点话题,尤其是娱乐话题,往往有很多信息“没有石锤”;如果不仔细核实,匆忙写,很容易翻车,损害账户形象。
比如这次“吴亦凡与杜美珠事件”开始,两人都各执一词,真假难辨。没人想到还有一个中间的“骗子”,那些容易确定的账户现在估计都很尴尬.
专业性
“专业性”侧重文章的切入点。也就是针对这个事件,能不能写一些不同于其他账号的东西,符合我们账号的调性,能让用户感觉到“增量”?
比如“新疆棉花事件”热搜后,编辑部其实有很多意见要输出,但当时已经有很多账号做了意见输出;
此外,纯粹的观点和情绪与我们账户的调性不匹配。
考虑到我们的立场偏向于“干货、知识、分析”,我们最终从数据层面分析了耐克和HM品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其行为动机。
4)几种流行的热点文章模式
最后,我们将分享一些常见的热点文章模式。
首先是时事通讯类。
这类文章对用户的核心价值在于手有效信息,比如上周我们发的《刚刚!微信大改版,企业微信也有重大更新!》。其实分析的不多,因为里面的“有效信息”对用户来说已经足够了。
二是事件理论的传播。
比如《秋天杯奶茶,为什么能刷屏?》和《「合成大西瓜」突然火爆全网,到底为啥?》,这些热点在当时非常流行,但是内容比较简单,所以我们在02部分分析了它们快速传播背后的心理学知识。
第三,深入分析事件。
比如《“潘嘎之交”血洗 B站,看完我人傻了》,我们不仅介绍了事件,还分析了“为什么哔哩哔哩有这么多爆炸梗”。
第四,以热点事件为引子,切入常规选题。
比如这篇文章《马保国算什么,B站知识区才是真的“不讲武德”》。
当时大家对马保国先生的意见太多了,所以我们选择了“他在哔哩哔哩知识区爆炸”作为切入点来谈谈哔哩哔哩知识区的内容。
最后给大家总结一下,常规编辑部的热点追踪机制是:
03
结论
说真话,说热点,其实对做内容的学生是一种诱惑。
借助热点,我们很容易获得比平时高两倍、三倍甚至更高的数据。很多时候,对于我们这些容易选择话题的人来说,热点甚至可能是一根“救命稻草”。
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用户期望、内容价值和品牌调性。
追热点并不可耻,生产“垃圾内容”才可耻。
13
2022-10
09
2022-09
06
2021-09
13
2021-08
28
2021-07
24
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