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控制软件 对对话不满意!微软希望ChatGPT控制机器为人们服务
ChatGPT的异军突起,让大众首次意识到人工智能已经有了如此长足的进步,一时间,关于AI未来发展前景的讨论也开始在社交平台浮现。而作为OpenAI幕后金主”的微软,对于ChatGPT也是寄予厚望。在
顺晟科技
2021-07-05 10:15:41
297
声明:本文来源于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授权转载发表。
作为市值上万亿美元的两大科技巨头,微软和谷歌或多或少都有业务重叠,这就导致了既竞争又合作。没有,就在微软宣布Windows S11可以支持运行安卓应用后,谷歌就开始用它“大放异彩”。日前,据外媒报道,谷歌和微软于2015年达成6年停战协议,今年4月中旬到期,双方已决定不再续约。
早在2015年10月,当两位印度人satyanarayana nadella和sundar pichai分别成为微软和谷歌的首席执行官,为这两个科技巨头翻开新的一页时,他们也正式握手,宣布达成协议,结束持续五年的智能手机和游戏机专利纠纷,并撤回了在美国和德国的约20起诉讼。当时,两家公司都在声明中表示,他们将共同寻找其他方法来解决与知识产权有关的问题。
事实上,在谷歌和微软把战斗变成友谊之前,双方的争端已经在更遥远的PC互联网时代打下了基础。在千禧年的时候,微软仍然是一个标准的软件巨头,而谷歌是一个羽翼未丰的搜索引擎巨头。双方本应置身事外,但互联网的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促使他们无边界扩张。
微软在2005年推出了自己的搜索引擎MSN Search,直接打击了谷歌的核心收入来源数字广告业务,谷歌在2006年推出了Google Docs电子表格,这是办公套件的互联网版本,攻击微软腹地的传统软件领域。在这方面,两个家庭的“问题”可以视为一个结。
到了2010年的时候,也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序幕逐渐拉开的时候,以谷歌为首的开放手机联盟拿出了Android,微软也以针锋相对的方式与诺基亚联手。“我希望通过与诺基亚的协议,成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手机平台,——。只要手机用户与Windows PC平台和Office产品联系更紧密,就能为微软保证很大的利润。”这句话正是《卫报》的科技编辑查尔斯阿瑟(Charles Arthur)对《数字战争:苹果谷歌微软的商业较量》年微软移动战略的描述。
为了推自己的Windows Phone系统,微软开始给谷歌的安卓捣乱。2010年,微软声称Android操作系统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了其部分技术,并起诉了当时还是独立企业的摩托罗拉。同时开始向HTC、三星等安卓阵营厂商大量收取专利费用。HTC不得不向微软支付每台安卓设备5美元的专利费用。
为此,谷歌曾公开表示“微软、甲骨文等企业借助虚假专利对Android发起有组织的恶意攻击”。安卓是否使用微软的专利是没有争议的。比如智能手机上的“Flash Erase”、“系统状态监控与通知系统”、“弹出式上下文菜单系统”、“长文件名支持”等必备技术,几乎都是微软的专利。从外界来看,微软利用安卓相关领域的专利攻击安卓厂商,几乎和它利用Linux专利攻击使用Linux技术的企业一模一样。
由于薄弱的专利库无法保证Android在专利战中生存,谷歌在加拿大北电网络输给微软和苹果为首的财团后,斥资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在全球获得1.7万项专利。紧接着在2013年,为了反击微软对安卓产品收取专利费用的请求,谷歌指示摩托罗拉起诉微软的Xbox360 gamepad侵犯其5项专利,并要求每年收取40亿美元与Xbox相关的版税。
从那以后,谷歌和微软也开始了一场全面的专利战。在起诉对方的同时,双方也使用了现成的战术。比如在谷歌和甲骨文的Java版权诉讼中,微软站在一边“加油”,公开支持甲骨文,认为谷歌应该承担侵犯Java版权的责任。甚至在2018年,谷歌因一桩反垄断案被欧盟罚款43.4亿欧元,该案的源头据称与微软有关。而谷歌则毫不留情。它向负责监督微软反垄断案执行的美国地区法院提交了一项动议,建议对微软执行反垄断和解协议进行更严格的监督,并延长监督时间。终于在2015年,微软和谷歌旷日持久的争执以握手告终。毕竟这时候微软在移动端的努力随着Windows Phone的结束而失败。开始推出云服务的微软并不迫切需要与谷歌竞争,站稳脚跟的安卓需要将谷歌的精力集中在真正的敌人苹果身上。
时代变了。六年前,双方的和解是基于企业的利益,避免不必要的消费。现在,分道扬镳也被认为是基于利益。2021年,双方已经开始了一些小摩擦。比如澳大利亚和谷歌在媒体内容付费法案上的争斗,微软支持澳大利亚政府。即使在谷歌威胁要在澳大利亚推出搜索服务后,微软也立即表示必应可以填补,并表示谷歌正在利用其地位压制同行和垄断。对此,谷歌高管批评微软是“赤裸裸的企业机会主义”,试图打破“开放的网络运营模式”,甚至警告用户,过度使用同一个供应商(微软)的软件会使他们面临更大的被黑客攻击的风险。
其实经常关注海外科技行业的朋友会发现,微软和谷歌最近的摩擦基本都是进入2021年之后,而在此之前双方主要是合作,微软的Edge是否使用Chromium内核,谷歌与微软合作开发府谷项目,以提升Android系统中渐进式web应用(PWA)的体验。
为什么谷歌和微软的关系只过了一年就突然变了?或许关键在于,去年底,世界主要的反垄断部门开始了新一轮针对科技巨头的反垄断浪潮,苹果和谷歌首当其冲。但由于本世纪初的反垄断案在此后的几年中大大改善了其政府关系和公众形象,从进攻性思维转变为更为保守和温和的竞争策略,所以基本上不再是这十年反垄断案的主角。
在全球反垄断浪潮下,如果谷歌和微软续签和解协议,无疑会向外界释放这样一个信号,那就是面对反垄断监管,科技巨头们选择了“先安顿好再在外面忙”,利用报纸升温搁置纠纷一致监督外部对抗。对于微软来说,现在是美国立法者就微软是否应该纳入众议院针对大型科技公司提出的反垄断法进行辩论的时候了,微软也被巧妙地排除在相关规定之外。
例如,原草案对垄断产品的调查范围确定为月活跃用户超过50万的产品或市值超过6000亿美元的公司推出的月活跃用户超过10万的产品。但最终这一条款成为月活跃量超过5000万用户的产品,而微软Xbox游戏通则幸免于被列入月活跃量1800万的“优势”。
从微软的角度来看,十几年来一直站在公共政策一边,现在在反垄断浪潮中处于相对安全的位置。而谷歌无疑是风暴的中心,也是各国反垄断机构关注的焦点。所以,目前和这样的主角站在同一个战壕里是不明智的。
因此,当一方认为继续维持当年的和解协议与目前的趋势相反时,这样的“停战协议”自然没有必要交给丙
24
2023-02
24
2023-02
22
2023-02
22
2023-02
05
2022-12
30
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