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十里村(ID:shilipxl),作者:村长住在十里村,授权转载发布。各位村民好,我是村长。直到现在,还有人在吐槽,这些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甚至在公众号、微博上的博主在恰饭
顺晟科技
2021-07-27 10:14:52
241
声明:本文来源于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全媒体集团(ID:quanmeipai),作者:郭,授权转载发布。
机动奥特曼,一个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媒体形象,早年作为一个光之巨人在银幕内外广受欢迎。时间过得真快,已经五十多年了。不知不觉中,梦想变成奥特曼的少男少女们一个接一个长大,而奥特曼IP却永存。
尤其是近一年来,微信上广泛流传的搞笑表情包,微博上豆瓣知乎上不时出现的奥特曼话题,各种二次创作,短视频中的剪辑视频.奥特曼告别CD,在新媒体中“活”了下来。就连流媒体巨头网飞也在制作新的CG奥特曼电影。
结合奥特曼在新媒体流行一段时间,本期全媒体派(ID:quanmeipai)带大家一起探讨为什么这个古老的媒体符号越来越吸引成年人。
奥特曼在新媒体中无处不在
悬疑作家东野圭吾曾在自传《我的晃荡的青春》中提到自己对赛文奥特曼的爱。“凡是被拍成漫画、出现在广告、《记忆中的英雄》报道的都是奥特曼。最近我甚至拍了一部电视剧,叫《成为奥特曼的男人》。”
自1966年以来,先后诞生了50多位不同名字、不同类型的奥特曼。如今,他们的故事不再局限于影视剧。
50年来,奥特曼IP下诞生了很多经典。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比如在国内的一些综艺节目中,奥特曼总是会被人有意无意的暗示。
在湖南卫视播出的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中,彭昱畅、LAY、张子枫等人在乡间小路上热闹地讨论着奥特曼。在《向往的图书馆》中,奥特曼的突然出现让图书馆里的孩子们开心不已,彭昱畅挤在后面蹭热搜上合影的话题。
在另一档脱口秀节目《听姐说》中,李雪琴“揭秘”了影响她一生的男人——奥特曼:“我看了一整个夏天的奥特曼,没有做功课,就等着奥特曼来。但是开学的时候,我被打了。这时我才发现,人类虽然打不过怪物,但打我也绰绰有余。”故事既搞笑又伤感,但也真实地描绘了我们在电视机前看奥特曼的童年。
除了综艺节目,奥特曼也成为了短视频的灵感和素材来源。短视频平台上拥有1000多万粉丝的“古老师”的特点就是模仿奥特曼的变身。在他的视频中,很酷,更重要的是,他表演的坚定信念让人们在几分钟内就能在剧中获得快乐;哔哩哔哩也有一些推崇或者吐槽电视剧的up主,比如九祖卫、祝星,他们不断用当代的视角为网友解读关于奥特曼的故事。
也有各种表情的画面出现在我们面前,比如:正在打麻将的奥特曼,已经穿越到《还珠格格》的奥特曼,还有非常可爱的奥特曼.而网络空间中流传的“你相信光吗”等流行语,也成为了网友们日常对话中的笑料。
生活在表情包里的奥特曼。图片来源:微信
奥特曼是如何冲击成人媒体世界的?
奥特曼媒体形象的变化
网上有句经典的话,土考:你男朋友可能分不清红号,但可以随口说出几个奥特曼的名字。这个评论说明,奥特曼IP走红后,男性就很喜欢这个形象,讨论奥特曼的权利似乎一度被男性“垄断”。相应地,奥特曼在男性中流行已久,女性关注较少。
然而,在如今的互联网上,奥特曼的媒体形象已经逐渐改变,不再是一个完整的拯救世界的剧本,也不再是一个超级英雄的姿态。各种二次创作赋予了它轻松、搞笑、矛盾的属性。例如上面举例说明的那些。
属性的变化降低了女性讨论的门槛,吸引了部分女性的积极关注。比如“不要给男生发奥特曼表情包”这个话题,在微博上的阅读量已经达到了2.4亿,其中很多来自女性网友。比如“你不能告诉男生世界上没有奥特曼”等。其实也包括了女性视角,而且女性获得了更高的参与感,这有助于奥特曼整体破圈。
在豆瓣哈群里以“不要给男生发任何奥特曼表情包”为题留言。图片来源:豆瓣
此外,以“边缘”颠覆“中心性”、以“平面”取代“深刻性”、以“多元叙事”取代“单一叙事”的后现代文化,也开始颠覆奥特曼为男性定制的“超级英雄梦”,并将其变成全民的生产素材。
新媒体对成人流行文化的影响
奥特曼在成人世界的受欢迎程度也有赖于视频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影响。
如今,人们每天在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社交平台上花费大量的业余时间,而这些场景恰好是奥特曼第二次创作内容的“大本营”。很多对奥特曼不感兴趣的网友,可能是因为一时的失手和好奇,点进了相关的视频内容,或者是在社交媒体的反复推送和讨论中被曝光和潜移默化,最终逐渐对奥特曼产生了兴趣。
这些新媒体也给了人们一种新的能力:奥特曼不需要看一集——,就可以充分了解奥特曼的各种形象和故事,参与现实和网络上的讨论,进一步扩大了潜在的受众群体。
受到饭圈追捧的创新玩法
在东野圭吾的自传中,也提到了一个有趣而感伤的故事。赛文奥特曼不再以单人的身份出现在剧中,而是与其他奥特曼组成了一个团队,比如他与泰罗奥特曼等人多次出现在《奥特六兄弟》的组合中。
不仅仅是东野圭吾发现了这一点,现在很多网友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并积极启动了“造星计划”,打算让这些“奥特X兄弟”在一个群体中出道。奥特曼爱豆成为了新网友们的新玩法。比如豆瓣上的“奥特曼对人体价值的投票打造”,以及一些营销活动中把奥特曼列入榜单的行为,粉丝文化为这个老IP注入了新的灵魂。
此外,以往奥特曼剧中被忽略的女性奥特曼也被发现,与男性奥特曼的一些微妙互动也被网友捕捉到,为破解CP创造了条件。“万物皆可破解”的逻辑也被奥特曼所印证。
但是,奥特曼和他被粉丝心态重塑的故事,并不是一些土生土长的奥特曼粉丝所想的那样。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我们偶尔会看到奥特曼饭圈对真爱粉的批评。不同类型的粉丝对消费主义包装的奥特曼形象认知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奥特曼对成年人的独特意义
在今年5月发起的“你为什么相信奥特曼”微博投票中,约43%的人选择了“回忆无忧无虑的童年”。如今,依靠卡片和模型寄托乡愁的前互联网时代已经悄然结束,新兴媒体纷纷摆摊为大家“卖”童年。
如今,媒体已经高度嵌入到大朋友和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在电子记忆和社交媒体的互动下,成年人重新组织对奥特曼的理解和记忆。
还有新的叙事需求,比如结合成年人的所见所闻解读奥特曼,从而表达更严肃的思考。
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奥特曼故事。图片来源:豆瓣用户
也有旧情,比如追忆童年。所以有人说《化为光的故事》是专门为每个成年人写的,就像现在很多人喜欢重温一些老电视剧一样。
在解构和魔改之下,象征价值不断扩大
成人世界的奥特曼热潮最近没有兴起。从去年开始,许多恶搞奥特曼的视频出现并广泛传播。多条“绿头鱼”在地上击败奥特曼;货运主播宣布将在直播间出售野生奥特曼;大人们用这些奥特曼尴尬的短视频逗弄孩子,记录下他们的表情,发到网上。
图片来源:微视
土气视频的转型解构了奥特曼的媒介形象,各种传达“卑微”含义的表情包消解了奥特曼勇敢正义的深刻内涵,而萌芽则让超级英雄变成了普通人。这些不仅是后现代文化的生动展示,也与梅罗维茨关于电子媒体让不同情境融合的论断不谋而合。
在互联网盛行的解构话语体系下,饱受审丑批评的奥特曼形象开始在不同世代之间崩塌。有人津津乐道这场狂欢,也有人表示遗憾童年记忆是“神奇的变化”。[2]
仅仅依靠成年人的解构是不够的。毕竟这种形象的持续流行离不开孩子的持续需求和大人孩子的共同塑造。
比如今年5月,一个11岁的南阳孩子因为脸部烧伤,戴着奥特曼面具帮奶奶卖樱桃,引起了很多关注。事件被报道后不久,一位专门装扮成奥特曼的公益人士给小男孩带来了美好的祝福。在网上,家长们经常穿着奥特曼的衣服在放学后接孩子。
因此,越来越多的成年人爱上了在新媒体上消费奥特曼的内容。吸引他们的高概率不是守护地球和平的奥特曼,而是这个特殊的媒介符号目前不断衍生出的新的价值意义。
24
2022-11
04
2022-05
21
2022-03
30
2021-10
19
2021-09
09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