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0140161

《评价》有没有钱的场景?

顺晟科技

2021-07-26 10:15:18

189

声明:本文来源于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互联网指北(ID:hlwzhibei),作者:指北BB集团枕流,授权转载发布。

7月17日,随着格力文化培训传播中心的正式公告,终于确认前段时间的传闻不仅仅是瓜:正式加入格力,成为负责文化培训传播中心的领导,隶属于格力总裁。

当然,科技从媒体有这样的非主流成长方式,从草根到森林,再到成为企业高管,王自如只是后来者。早在2012年,《iPhone 可有设计哲学?》就被当时的魅族总裁张煌回复,随后作者李楠成为魅族互联网业务总监。

2014年,两位老师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一年,王自如刚刚和罗永浩的主播辩论完。狂热者独立、客观、公正地评估价值。面对接受四大手机品牌投资的事实,不堪一击。当时很多网评和行业报道基本都选择了跟老罗并驾齐驱。“安装什么独立第三方?”只有李楠的演讲是的,呼吁更广泛的读者用真金白银来支持。

图片

(文章中附有李楠的众筹项目)

但是,就像李楠的众筹项目一样,我想在评估媒体的土壤里培养一个第三方评估机构。七年前做不到,七年后很难达到:

《从我做起,大家还是给王自如捐点钱吧》年7月9日,有消息称“第三方评价被媒体爸爸评价,杭州爸爸评价有限公司及其董事长、总经理魏文峰分别以“商业诽谤纠纷”和“侵犯名誉权纠纷”为由,起诉了同样是媒体小红话评价背后的第三方评价的广州优策中翔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平台创始人陈涛。要求被告赔偿经济损失共计250万元,并在相关平台上发布道歉信息。”报道指出,争议源于肖红华发表的一篇长文,质疑爸爸评价中存在暗箱操作。

抛开自媒体评价的专业性不谈,在现有的行业环境下,自媒体评价真的能成为独立的第三方吗?独立的观点迫切需要经济独立,需要实践一条合理的、可持续的内容实现路径。在这几年评价媒体发展的过程中,你找到实现内容的路径了吗?

几乎从中国拥有互联网产业开始,“评价”就迅速成为一个可以独立存在、具有商业价值、可以面向大众市场销售的内容类别。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为响应1956年制定的中国计算机产业和软件产业愿景,计算机的各种研究、开发、工业生产和应用初见成效,开始了从科研成果向商业用途的重要转变。

在这个古老的历史时期,“评价”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应用模式。以汉字输入编码的评价为例,在20世纪80年代“编码潮”的推动下,专家和民间人士提出了数百种编码方案来解决计算机汉字输入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长期综合评价。

“评估对象从80年代初的编码方案发展到80年代末包括‘编码级’和‘软件级’在内的整个输入系统;评价内容从形象测量走向结合认知心理学的内在品质测量;评价手段从定性到定量;评价方法逐渐从主观因素过渡到计算机客观评价;上世纪90年代,评价内容和指标被写入标准。”(戴世林。汉字编码输入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5。)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评估”门槛高、标准高,其功能是通过专业、科学的研究方法,为行业建立标准和规范。

这种情况几乎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末。虽然随着互联网接入中国,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场景和用户开始真正规模开展“民用阶段”,而“测评”的内容也不得不主动摆脱专业语境,开始具备技术引进和科普功能,但骨子里还是带有浓厚的“解决门槛问题”和“分享一些先进经验”的色彩。

当时最有代表性的垂直杂志,比如《南方日报》 《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发表关于软硬件的评测文章,或者设置专栏。比如我手里的《电脑爱好者》,2001年第23期,有“新产品初评”、“实用软件专栏”、“硬件评测专栏”。

图片

在硬件测试中,会注明测试平台:CPU、主板、内容、硬盘、操作系统等内容。提到软件,通常都会附带以前的版本、大小、平台、网站、图片的下载和使用。这些信息被放在互联网被要求按时间收费的时代。合理利用杂志知识意味着读者可以节省大量的经济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期杂志中,《大众软件》精河实验室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对新浪、网易、搜狐、中国进行了交叉点评。com从界面、更新、服务和内容等角度,最终展示了结果,长达14页。这些记录也成为后来“考古”互联网的宝贵素材。

即使有中关村在线、太平洋计算机网、泡泡网等一批IT门户网站的出现,理论上媒体的变化会成为下一个评价的时间节点,但实际上,如果仔细回顾当时的内容,很容易发现“评价”仍然只是模糊边界3360的迭代

虽然评价载体已经从杂志的静态图文展示逐渐迁移到网页,评价内容也从计算机软硬件扩展到3C数码、家电、汽车等品类,借助网络论坛、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评价参与者逐渐多元化,但就定位而言,“评价”仍是人们生活中的“补充”。

图片

(DIY推荐这个栏目真的是“圈子里的骄傲”)

真正让评价“受欢迎”的,是那种被称为“从用户角度出发的情感评价”的“开箱即用”内容。根据Google Trends的统计,“拆箱”有相关的内容记录,可以追溯到2006年8月初。

包括开头提到的李楠和王自如,都在这个时间线上被相继认识。

2009年11月,李楠在爱范儿发表文章《大众软件》,引起广泛阅读和转载。两天后,J.Wong(魅族CEO张煌)在魅族论坛留言,“如何邀请作者加入魅族参与互动和用户体验.如果不能加入魅族,我愿意交朋友”。随后魅族宣布李楠担任公司互联网业务总监。

2010年3月14日,王自如在优酷上发布了他的个开箱视频——“2009年底的27英寸IMAC”。他刚刚在香港完成硕士学位。在接受《大众软件》采访时,他提到了:“我在香港的经历开阔了我的视野。我看到很多人通过视频网站YouTube在国外“玩”技术。当时觉得这些人很酷,可以时间体验到最新的电子产品。别人能做的,我为什么不能,于是我逐渐开始尝试。”

2010年以来,国内视频评测逐渐起步。部分原因是视频内容平台在经历了优胜劣汰的竞争后,形成了基本稳定的行业格局,获得了大量用户。据CNNIC报告显示,2009年底中国网络视频用户为2.4亿,而当时的网民规模为3.84亿,相当于三分之二的网民将是网络视频用户。同时,UGC内容制作模式也逐渐成熟,内容创作者在平台的支持下完成了前期的粉丝积累。

另一个原因是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不断壮大。2012年,投资公司李约瑟公司发布了智能手机行业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当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64%,累计达到3310万部,超过同期在美国销售的2500万部,成为全球更大的智能手机市场。

图片

基于视频平台和行业的发展,科技短视频评价有一个合适的成长环境。这一年,王自如将频道名称改为狂热者,阎娜成立科技美学,彭林“砍价帮”开始涉足视频评测,于是狂热者、科技美学和爱孚科技在2012年相遇。

随后,在2015年前后,媒体上出现了一些新的视频评价,比如赖斯评价、小白评价、Testv。包括直到今年,你还能看到不断有新人进来,比如Phoenix.com撑腰的黄佳测评,爱福科技前成员创立的个look测评和Tiger Sniff,不仅招募了官方测评团队,还把“测评”页卡放在APP主视觉的推荐页旁边。

考虑到的所谓代表,拿下分众电梯广告的“何同学”,你可以把这种长期的热情延续理解为“情怀”,但无论如何,“强劲稳定的市场需求”才是部门领导点头批准预算的决定性因素。从这个角度来看,拥有性感的标签,适应新媒体时代转型的“评价”,一定是丰富的。

图片

但问题是,如果说当年“评价”诞生的原因是在时代的特定因素下,大多数人都无力付出足够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和智力成本去尝试和犯错,不得不寻求“更有能力的人”。“补偿了‘试错成本’,那么今天促进这种‘行业分工’形成的环境几乎不复存在了。

信息通畅,工具便捷,成本压缩,需求细化满足,是描述5G时代最常用的关键词。信息过剩、信息流污染、注意力稀缺是这个时代网民最常用的定语。

在这样的前提下,一方面,审稿人很难打开与受众的信息鸿沟。中国互联网世界完成基础科学的历史阶段后,纯粹“自上而下输出模式”的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普通人已经开始完全具备形成意见的能力,自发地给“评价”和“评价”一个:的新定位。

证明我的观点,或者代表我输出我想要的观点。

换句话说,如果说前期参与评测的粉丝有一些为爱发电的感受,那么今天还在陆续赶来的入局者,肯定不是来建电厂的。

去年11月,哔哩哔哩在“中国-Z100”百强产品榜宣传片中写了:“在哔哩哔哩,有1亿用户在看测评视频,总播放量已经达到200亿。”从评价内容中获取新产品信息,对比产品,对人们的消费决策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也让“评价”看起来是一个可以用于黄金开采的宝藏。例如,上海证券今年5月预测,黄佳的评价稳步推进,预计2021年营收将翻倍,带来5000-6000万品牌广告收入和数千万电商商品收入。

评价依附于产品,始终与品牌保持着微妙的关系。比如,邀请记者会、参与品牌体验活动、尽快发送新产品的评价样本,甚至品牌广告或企业投资,都可以看作是两者不同程度的合作。所以“正餐”是通过一部分评价内容来完成的,这已经成为变现的既定方式。

这也使得品牌和评价之间存在一个几乎没有出路的悖论。假设按照评价独立=经济独立的公式,无论是来自媒体还是评价机构,团队都很难对自己的盈亏负责。形成健康的商业模式;但如果接受品牌合作和推广,受众心目中独立客观的形象可能会有所打折扣,甚至为“化粉为黑”埋下隐患,直接影响到内容经济的核心基础“流量”。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这几年媒体翻车的口碑,跟“就一顿饭”有关系。

图片

另一方面是评价媒体和粉丝之间的情感。李楠在王自如众筹事件后也是这么说的,“反正我知道王自如今天为什么会在这里。伤害他的是他的粉丝。评价不专业,有的人还挺好;有些人对收集利息相关的钱相当感兴趣;收利息的钱,不告诉读者,增加投资厂商产品的出镜率,还有人!"

这其实涉及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评价”这个专有名词出现之前,是什么在影响我们的消费决策。答案可能是你熟悉的朋友和有威望的长辈,他们的个人情感偏好比用严谨的数据背书更重要。媒体的评价也很好地接受了这一逻辑。“熟人”还是一个加权参考因素,就是我把你当兄弟,我相信你的结论。

如果一个评价内容的结尾被视为影响决策和消费行为,得到“我相信你”可能是比“你这么专业”更贴心的恭维。这样,李楠觉得粉丝的行为也是合理的,助人为乐是小概率事件。

可以说,评价虽然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站在舞台中央的人可以换一茬又一茬,但品牌、评价和粉丝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相反,由于媒体环境的剧烈变化,同行竞争更加激烈,迫使评估师寻找新的实现出路,即电子商务。

当你在媒体评价科技的店铺里看到手机外壳和数码配件,或者为了避嫌,你也可以卖一些火锅底料和当地特产,放在媒体评价生活的店铺里,那么男女老少应有尽有。理想情况下,非利益相关商品的销售可以丰富团队业务线,增加新的收入项目,从而换取自身评价内容的独立增长。

然而,支持这种内容电商模式的消费是很多的。如果选择自建电商,需要在供应、设计、生产,甚至客户服务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此外,“以商养评”还需要面对“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的局面。对于选择代理代工的人来说,因为产品规模和代工成本,产品的额外溢价也会由粉丝来支付。而那些在评测文章中嵌入链接和优惠券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商业化对评测场景的入侵。

这样看,无论是过去的品牌广告收入还是新的内容电商模式,都不可避免的会让测评所寻找的实现路径陷入两难境地,这也让王自如的“转行”带来了一些“功成身退”的意味。或许评价真的很难致富。

当然,这不是的。毕竟,人们总是需要评估来帮助他们在复杂的产品信息中做出决策。毕竟,新进入者依然活跃。比如知乎、白嘉豪对评价的支持力度很大,虎嗅热情拥抱评价。也许他们是在为评估寻找一个新的钱景,或者他们想利用评估到达更远的地方。

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你呢?
2024我们与您携手共赢,为您的企业形象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