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0140161

老年人压迫年轻人?“老年病”压倒年轻人

顺晟科技

2022-12-05 09:09:40

197

声明:本文由微信公众号深渊(ID:shenrancaijing),作者|唐亚华李丑王敏编辑|王敏,批准转载。

“滚滚滚死了”年轻人,身体不再工作了。

三高、冠心病、腰椎间盘突出、腱鞘炎、骨质疏松等主要出现在中老年人身上的疾病也开始纠缠年轻人。“老年病”患者年轻化的倾向成为近年来的明显趋势。

此前有分析认为,除遗传因素外,许多年轻患者被诊断为“老年病”,是被不良生活方式“催化”的。工作压力大,坐不了多久,缺乏锻炼。熬夜看戏,玩游戏。三餐饮食不规律、不健康等因素压倒了年轻人。

最近和5名患有“老年病”的年轻人聊天,大学还没毕业就腰突,急性发作的时间成了人生中最痛苦的时刻。有人为了治疗腰突每月至少花7次,为了康复训练花4000韩元以上。有人因糖尿病引起“三高”,全家人的努力都用于治病。高血压、腰突、遗传病发作后,有人回农村休养。另外,腱鞘炎被诊断为连苹果都抓不住,一度认为自己的手会被废除。

经历疾病后,他们更清楚身体是最大的本钱和气质,没有健康,所有的努力都是镜子和月亮空荡荡的。早睡早起、吃好饭、坚持运动,看起来很普通,但很重要。年轻人在奋斗的路上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蹲下后突然站不起来了。

20出头时被诊断为椎间盘突出

超级超级|23岁南京学生

椎间盘突出被发现也是偶然的。

今年9月,平时的一天,我蹲在地板上收拾行李,站起来的时候,意识到腰不能用力,根本站不起来。当时周围只有我一个人,我微信叫着同学,两个人前后一次,胳膊夹在我腋下,把我整个人举起来。

起床一看,我变成了钢板,弯不了腰,赶紧打车去了医院。回想起来,这是我人生中最痛苦的10分钟。当时连心痛的疼痛都感觉不到,脚说不出话来,我忍不住抠脚趾,但大腿也因为腰痛动弹不得。

到了医院要检查CT,一个人抬脚,一个人抬身体,一个人扶屁股,三个人把我放到床上。检查结果椎间盘突出,医生给我开了膏药,我也没有住院,回学校静养。那几天晚上我几乎没睡,晚上特别疼,全身出汗,早上起来衣服都湿了,贴上膏药贴在过敏上,还起了一块红色疹子。但是大约三天后,我恢复了。

医生说我这个情况属于轻症,而且我年龄小,现在最好不要依靠药物。这种“老年病”可以在年轻时用正确的生活方式自我治疗。

我本来是遗传性骨盆前倾的。骨盆前倾的人通常臀部组织肥大,这种身材在我们平躺时腰部处于悬空状态,腰部压力很大。高中学习伏案很久了,我一直有腰疼的习惯,脊椎错位,当时也试过正骨。那几天我正好感冒了,感冒会诱发身体炎症,叠加我的老毛病爆发。

我现在已经有心理阴影了。平时学习的时候,我都坐半个小时,迅速起床活动。医生的建议也是趁着年轻多锻炼身体。腰部也是核心力量区,运动健身也有助于恢复。最好的方法是游泳。因为水的浮力在腰部承受不了太多重量。因为,如果每天能游泳一个小时,一年半时间里几乎可以恢复。

这种病不像定时炸弹一样总有一天能影响我的生活。那次急性爆炸对我来说好像敲响了警钟。提醒我要多注意我的身材和生活习惯。我明年毕业,鉴于我有这样的缺点,我在学校招生时没有选择办公室。没有选择这种需要久坐的事情。正好我本来就是个好动的人,每天不能老老实实坐办公室,所以以后条件允许,多走路,多运动,对我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都有好处。

22岁是“三高”。

只要住院周围都是老人。

江宇|30岁吉林失业者

我5岁的时候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那个时候提到糖尿病,只能联想到老年人。打了17年猪胰岛素后,我糖尿病引起了高血压和高脂血症。这三种高疾病都是老年人多发的,那时候我也只有22岁。

刚开始确诊糖尿病后,不知道哪里不舒服,一步一步打针,直到突然眼底出血,糖尿病并发症出现,才知道有多可怕,高血压也确诊了。大学毕业前夕突然出现糖尿病并发症,我只好放弃已经签署的工作,走上治疗道路。

医生说我没有家族遗传史,病毒感染影响免疫力,胰岛细胞功能受损,得了糖尿病。当时医疗条件也有限,确诊的时候,无法想象为什么几岁的孩子会得这种老年病。

医生给的方案都比较基础,我也用了很多权宜之计,都是徒劳,身心疲惫,浪费钱,打击积极性。

开始诊断并发症的时候,当地医生也很少接触到这种情况,糖尿病肾病在5年内可以成为尿毒症,糖尿病可以引起眼底出血,5年内可以失明。后来我转战北京看病,情况依然恶劣,但医生经验丰富,第一次给我做激光治疗和手术。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我的视力保持得很好。

到目前为止,我的三高病情都保持稳定。多年来,“糖人”购买了常年不可缺少的胰岛素泵(胰岛素注射装置)和动态血糖监测、每天吃的口服药物、眼部手术,为治疗费用打了至少几十万个底。我每天都要服用降压药,注射胰岛素,治疗到生命的尽头,全家人的努力都寄托在上面。

从小到大,我一住院都是老人,被误认为是家人,或者来实习的时候,曾经问过我为什么年纪轻轻就得了这种病。我试了一下科普,想办法把话题转移到他们身上。

我现在不工作。父母和丈夫在赡养。日常生活不受影响。但是不能累。累了血压就会上升,和老人出去旅行,体力比叔叔阿姨们都强。

生病后,我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每天坚持锻炼,和退休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有着共同的话题。我们聊天的主题都是如何养生,如何吃会更健康,和当代年轻人完全生活在两个世界。

因为如果不自律,这些疾病将加速恶化,后果不堪设想。生病后,我的感悟是年轻人不要熬夜,要看轻一切。也就是说,如果长期不注意,很容易提前获得三高,甚至是心境、脑梗。人生最重要的是健康。否则,所有的努力奋斗都如镜花水月般进行。(生命)。

每天工作17个小时,

高血压,腰椎间盘突出,来找我了。

忙碌|31岁安徽自由职业者

2017年,我27岁,准备进入西藏。去药店买预防高原反应的药时量了血压。当时高压180,药剂师有点吃惊。后来一定要去医院重新检查。当时我没有做一件事,我想可能是偶然。

直到去年,由于先天性多囊肾,医生严肃地说了高血压对身体的影响。

以前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偶尔睡觉的时候心脏跳得很快,躺着也很久没有安静下来了。忙了一段时间,脸会肿,嗓子也会疼,还会吐,但我以为是睡眠不足引起的,完全没有想过高血压。

医生说后,我买了一台血压计,每天监测两次血压状况,同时吃降血压的药,已经吃了一年多了。中途试着停药,但停了半个月,血压又开始上升了。(提醒:高血压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自己停药)

我是努力工作的性格,工作比较拼写好。以前创业前开了6年的甜品店,期间熬夜很久,早起,不能按时吃饭。其实一直在透支自己的身体。最忙的时候,每周工作120个小时以上,平均每天睡17个小时,每天睡2 ~ 3个小时。开店人手不足,预算也不多,请更多的师傅,自己也骑,一个人到两三个人就用。

我妈妈当时和我聊天,不管多么需要钱,都不能以身体为代价。只是那时骑老虎很难。

工作辛苦,劳累过度,又腰突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完全不能平躺,腰疼得厉害。要侧睡,到现在也是这样。现在站久了疼,坐久了也疼,疼了一段时间,还得用拐杖辅助走路。

从去年开始,我回到了乡村生活,大部分是因为疗养。回乡后,生病后恢复到最佳状态,血压逐渐正常,也没有频繁的腰痛、颈痛。

在农村生活,避免了很多不良生活习惯。每天晚上9点多睡觉,早上5点起床,可以小睡两个小时,睡得好,自己做饭,吃饭,生活有规律。自己种地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有力气的时候多做,身体不舒服,累了就少做。和之前明知病了还要硬撑着工作完全不同。

除此之外,我还想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慢跑、游泳和骑自行车。他们让我从肥胖中慢慢恢复正常体重。

对年轻人健康健康最大的忠告是不要熬夜,按时吃饭。这是照顾好身体最重要的两件事。

习惯早睡早起,身体会很舒服。早起其实是一件很清爽的事。可以整天长时间工作,早上工作晚上熬夜工作,状态也完全不同。前者会放松很多。看着天空慢慢变亮,可以感觉到早晨的风和中午的风不一样,空气也不一样。

如果能回到20岁,希望保持正常的生物钟,按时吃饭,按时睡觉,保持一定程度的运动。

每月至少进行7次康复训练,费用为4000韩元

萧萧|28岁江苏办公室文员

因为大学毕业的时候经常坐着,有一次不经意地拽神经的时候感觉下半身发麻,但是因为偶尔难受,很快就能缓解,所以没有在意。直到去年,我才开始经常发作,每次腿都发麻,走不了几步,腰僵硬酸痛,站不起来,同事们都说我走路都在滑行。

去年8月,在平时没有运动习惯的情况下,我突然走了7 ~ 8公里,突然进行了高强度的运动后,腰非常难受。当时我害怕百度,就去了医院。

图片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应答者供应

看完电影后,医生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但问题不大,所以要多休息,少坐。开始诊断的时候,心态还算平静。因为我没有明显的急性期,站不起来,没有到寸步难行的地步。

但是真正躺在家里休养的时候,我经常崩溃大哭。当时,我请了两周假,加上年假,在家休养了半个月,这段时间我总觉得自己很年轻,朋友们都可以上山下海。我不仅可以躺在家里,躺下也不舒服。不是这个痛就是那个麻痹。

休养了两周,没有明显缓解,我又去医院康复科接受了一系列缓解消炎和紧张的治疗,后面去中医医院针灸,喝中药。确诊后大约两个月后,我找到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

回顾治疗一年多的经验,电康复训练比较频繁。一次至少一个小时,一个月可以去10次以上。现在相对较少。每月至少进行7次训练。平均一个月康复的费用至少为4000韩元,治疗,工资是月光,有时还需要家庭补贴。

治疗的道路是曲折的,每当我觉得治疗有效的时候,总会发生意外。比如,没过多久,收拾衣柜衣服,出去吃火锅的椅子有点凹,有点凉,又复发了,每天都要注意,要耐心,坚持治疗。

腰突可以治愈,但并不意味着不会复发。我有和腰共存的决心。工作的时候,我有上上下下的桌子和腰,坐下的时候有支撑,累的时候可以起床走路,忙的时候可以站着工作。

我现在会尽量避免久坐,能做的事就做,想出不能做的方法,做出软弱的拒绝。很多事情都是“心有余而腰不足”,所以我只能改变主意,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节奏。

腱鞘炎发作连苹果都抓不到。

以为自己的手会废掉

小米|30岁北京员工

我的体力一直还算可以,但我生完孩子后休完产假后上了一周左右的班,突然左手手腕太疼了,感觉到某个地方的筋,一碰就疼得跳起来,连苹果和水杯这么轻的东西都拿不起来。

一开始,家人会问:“真的那么痛吗?”怀疑。我以为是夸张,但我不像是装的,我开始找土鳖的方法缓解,给她做膏药和按摩,但大约过了两周情况也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痛。好像被针扎了。

当时我怕骨头出问题,赶紧去北京一家骨科排名很高的医院排队就诊时,担心病情严重,要拍电影做手术,甚至下了手残疾的决心。

结果,医生只是用力抓住我的手腕,确诊为腱鞘炎,给了我9个字:“多热的热敷,少抱孩子,买护具。”医生说这种病主要是肌肉过度劳累引起的。以前中老年人多一些,现在在年轻人中也很常见。我这段时间可能要带孩子长期伏案,症状可能会加重。

我当时半信半疑,没有做x光检查,也不需要吃药,病可以吗?但是回家后,还是按照医生的话买了护具,敷了敷。

保护区主要固定拇指,对方发挥保护作用。我买的保护区可以加热。通过USB连电脑或充电宝都可以。当时在公司坐在电脑前的8 ~ 9个小时里一直加热。晚上回家睡觉,怕用电不安全,我也要用海盐包敷。

为了尽快好转,我基本上持续了24小时的热疗,大约一个月后症状明显缓解。生病后,自己也没有想到惊喜和幸运会痊愈。

后来,我的一个同事也得了腱鞘炎,坐立不安,不能专心工作,我的护具又给了她回收利用。

第一次工作的第二年,我又得了一次急性腰筋膜炎,吃药运动休养了半个月后好了,后来偶尔有轻微复发,休息好了,就不太在意了。

我其实知道我久坐不运动的生活方式不健康,而且有些小病平时不注意,日积月累会发展成重病,但又经常有无力感。自己工作的性质是要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很难改变。有时我散步,做肩部颈部按摩。哪怕一会儿也放松了。

我上学的时候经常游泳,总觉得我身体基础好,但是工作了几年,底子也快消耗完了。我认为现在运动习惯还是要捡起来的。年轻人不应该认为自己还小,不会得重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养,不能等到爆发。

*应回答者的要求,本文以草稿费、江宇、忙、小夏、小米为化名。

(申报)

相关文章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你呢?
2024我们与您携手共赢,为您的企业形象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