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0140161

科学殿堂里的新面孔!100位获奖者齐聚腾讯大会 “科学探索奖”于2021年、2022年在线颁发

顺晟科技

2022-11-27 09:05:37

112

科学探索,在潮流之上。2021、2022年度“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于11月26日在线举行。100名青年科学家通过腾讯大会在线分享荣耀时刻,勇敢冒险进入科学的“无人区”,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image.png

100名青年科学家通过腾讯大会线上线下领奖。

四年来,“科学探索奖”共奖励和资助了200名青年科学家,秉承“科学家说了算”的奖项,秉承“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的精神。在今年的获奖名单中,首位“90后”科学家获奖,首位医学科学领域获奖者,首位澳门科学家入选,16个机构首次获奖。

近两年有12位女性获奖,“90后”是中国最大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之一。“科学探索奖”设立于2018年,由、饶毅、石、潘建伟、等14位著名科学家和腾讯基金会创始人马共同发起。奖项涵盖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十个领域。每位获奖者将在5年内共获得300万元奖金,并可自由使用奖金。

“科学探索奖”一直秉承“英雄不问出处”的原则。当天领奖的100名科学家中,有国家重要奖项的获得者,也有不少之前没有获得过知名奖项的。

“科学探索奖”特别关注女科学家和年轻科学家的发展。在同等条件下,它倾向于年轻人和女性。今年最年轻的“科学探索奖”获得者、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员王光宇年仅31岁。她也是“科学探索奖”设立以来首位90后获奖者。

王光宇认为“(获奖)给我提供了很多容错的空间,让我去做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她看来,“科学探索奖”直接资助处于探索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有利于他们优先探索,敢于冒险进入“无人区”。

去年,获奖者中有8名女性科学家,为近三年来最高。今年,又有4名女性获奖。迄今为止,已有21名女性获得科学探索奖。这也说明一系列扶持女性科研人员的政策正在取得成效。

首次奖励医学科学,鼓励“0到1”探索。“科学探索奖”今年首次授予医学科学领域。“因为我们像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一样关注人类健康,因为我们坚信科学是未来改善人类健康的关键。”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科学探索奖”发起人饶毅说。

新冠肺炎的疫情让大家意识到,人类在抗击疾病方面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医学研究的突破和创新。今年的奖项增加了医学科学领域,正是为了鼓励青年学者对疾病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探索性研究,支持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结合,培养真正有研究能力、能解决临床急需的医学领军人物。

今年,共有五位医学领域的科学家脱颖而出。他们的研究前沿课题包括肿瘤“降解”、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机制、蚊媒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预防、眼病的干细胞再生和中国最大规模的食管癌队列研究。

医学领域还有两位特别奖获得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任医师、研究员苏贞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主任医师、研究员鲁本。他们是医师科学家,不仅是在一线拯救生命的医生,更是探索实践背后医学奥秘的科学家。

苏贞成认为,“科学探索奖”在医学领域的特色评价标准将激励更多医学研究者不断为人民服务

获胜者一年可以取得100多项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期待作为国家支持基础科学研究的有益补充,“科学探索奖”不断探索社会支持基础研究人才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

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科学探索奖”的200位获奖者也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2022年,相关青年科学家已产生成果并获奖100余项,广泛分布于各重要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

2019年“科学探索奖”获得者、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陈次年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难题,育成F优498、宜香玉2115、川优6709等新品种,已在我国西南稻区广泛种植。浙江大学教授李铁峰研发的仿生软机器人在获奖三年后成功挑战探索马里亚纳海沟,推动了中国软机器人在深海工程领域的应用.

“从0到1”的基础研究成果在历年“科学探索奖”获奖者的工作中不断涌现。他们既能满足国家需要,致力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又有宇宙的诗意,人类的抱负。

2021年,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FAST Fast射电暴优先与重大项目科研团队获得了迄今为止最大的FAST射电暴偏振观测样本,而研究团队中的科学家董苏波和李可佳分别获得了2020年和2022年的“科学探索奖”;2021年10月,中国首台光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和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双双升级。在这一里程碑式的科研成果背后,站着科学探索奖的获得者陆朝阳和朱晓波。

“发现奖带来的影响和改变,科学家的反馈和鼓励”让科学发现奖坚持长期化。在在线颁奖典礼上,腾讯高级副总裁席丹透露,“四年来,获奖的青年科学家勇于突破,不断取得丰硕成果”。他重申了获奖的初心:“科学家往往是孤独的,我们应该承担科学家的孤独”。

image.png

腾讯高级副总裁席丹在颁奖典礼上重申了该奖项的初心。

两位新院士获得了“科学探索奖”和“科学探索奖”。每年50位获奖者名单的背后,也勾勒出一条“科学探索奖”助力中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灰色线条。

从获奖机构分布来看,今年“科学探索奖”的获奖者来自35个不同的机构,分布都比较广泛。第一次有16个机构获奖,获奖者除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外,还包括来自医院和企业的年轻科学家。

从地域分布来看,今年的获奖者来自中国18个城市和地区,尤其是澳门、大连、沈阳和济南是第一届获奖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部省份获奖人数有所增加。

今年,第一位获奖者在澳门诞生。麦裴然,澳门大学教授,从事芯片研究。获奖后,他坦言“澳门科研起点不高”,但“近年来在国家各方面的支持和与大湾区的频繁互动下,进步很快。”

在西部地区教学和科研的成都理工大学教授范宣梅评价说:“西部地区获奖人数越来越多,说明国家科研政策的转变正在显现成效。西部大开发必然导致科学问题的出现。由于我们在第一线,我们必须不断地解决问题。”

在今天的颁奖典礼上,

凭借“上一层楼”的奖项影响力,“科学探索奖”也得到了科学界、教育界的热情参与和支持。在今年奖项的提名、推荐和评审过程中,有900多位各国院士和30多位著名大学校长参与。仅提名推荐阶段,就有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等20多位国际大奖得主参与。科学探索奖正在成为中国乃至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基础科学奖项之一。

(报告)

相关文章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你呢?
2024我们与您携手共赢,为您的企业形象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