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0140161

用数据和案例告诉你 谁在看视频号

顺晟科技

2021-08-13 10:20:07

247

声明:本文来源于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百准(ID:znrank),作者:陈世杰,授权转载发布。

阅读用户是做好内容的基础。从7月份的100标准指数列表中,我们试图找出大多数用户的偏好。

第六名“吴笑笑”,第七名“岳明教创业”,第九名“梅梅来了”。三个账号的主要产品是视频号创业课程,账号简介中也出现了创业等关键词。这样的“成功学习”视频号占据了月人气榜前十的三个位置。

在内容上,这三个账号都用了正能量和自我激励作为关键词。他们在聚焦社会现象的同时,也发布了情感鸡汤的内容,并与月度热榜第三名《一个禅僧》一起,贡献了不少10W的情感鸡汤作品。

与他们不同的是,在月度热榜中排名第四的《春雷滋补》,关注的是人的身体健康,而不是情绪和精神健康,其滋补养生保健的内容在7月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7月份前十名中剩下的5个位置被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网络直播、光明日报占据。也就是说,除了官方媒体账号之外,月热榜前十名只有三种类型:情感鸡汤、成功学习、养生。

用户喜欢:时事新闻、情感鸡汤和成功

如果把时间拉长到近三个月,我们可以发现类似的情况每个月都会发生。如今,新闻、情感鸡汤和成功学习占据了热门榜单前十的大部分位置,其他两三个位置则被食品、健康和汽车视频号占据。

也就是说,时事新闻、情感鸡汤、成功学习是最热门的内容,无非是每个月谁更受欢迎的问题。第四个热门内容类型不固定,食品、汽车、医疗都采取了这个立场。

如果我们把视野缩小到月度榜单的前五名,我们会更清楚地看到这个问题。

理论上,三个月前五的月度热门榜单最多可以包括十五个视频号,但实际上,只有八个视频号达到了这个结果。这8个视频号中,只有视频号“为春雷滋补”不属于时事新闻、情感鸡汤、成功学三大类,属于健康类。

在时事新闻、情感鸡汤和成功研究中,观众的参与度非常高,给了作品很多正面的反馈。这种积极的反馈不仅体现在表扬和分享上,也体现在评论上。

比如在《一个禅僧》的作品中,几乎所有的评论都认同和共鸣作品的内容;但当下新闻作品中的评论成分会比较复杂,一般侧重于情感认同和情感宣泄,也会对事件和现象进行反思;在成功研究的内容中,位置识别是评论的主流。

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时事新闻、情感鸡汤、成功学业的内容如此受欢迎,另一方面“为春雷滋补”也如此难进月度热榜前五。

尤其是7月份,疫情、暴雨、奥运等题材让时事新闻视频号获得了比7月份情感鸡汤和成功学习视频号更强的战斗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七月三人的竞争是神仙打架。

“养春雷”IP的运营者叶超告诉我们,他对“养春雷”的结果感到惊讶。虽然他以为这笔账会有这么,但他没想到会是这个月。

当被问及“滋养找春雷”的运营思路时,叶超表示,“提前想好内容的受众可能是谁,用它来打造IP,输出内容”。比如在他的立意中,“滋补找春雷”的受众是以中医爱好者为基础,扩展到亚健康人群。

这群人有什么特点?用户画像是什么样子的?他们会喜欢什么样的内容?《春雷滋养》的选题和内容输出都围绕这三点

你面对的用户是什么?

很明显,叶超的做法和《周刊少年Jump》的概念一模一样,以用户为标准。

曾经以653万册创下日本漫画杂志更高销量纪录的日本漫画杂志《周刊少年Jump》,其漫画家大多不是天才,不具备宫崎骏其人、富坚义博那样的才华,几位天才漫画家也不足以支撑一份周刊的内容需求。

如何才能让我们所有的作品都达到高质量?《周刊少年Jump》编辑部做出了“问卷调查至上”的选择,他们会根据每期读者的问卷调查,严格确定一部作品的生死,也就是根据用户的反应来判断一部作品是否。

“问卷调查至上”迫使漫画家知道用户喜欢什么,需要什么,然后再去创作。慢慢地,的作品不断涌出,《周刊少年Jump》成为日本更大的漫画杂志。

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觉得自己有李白、柳永、苏轼、莫扎特、肖邦的创作才华。因此,对于大多数视频创作者来说,《周刊少年Jump》的方法值得:1学习。先了解用户,再创造;2.根据用户反馈进行修改。

那么问题来了,微信视频号的用户画像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喜欢什么?他们的特点是什么?

要了解微信视频号的用户画像,首先要了解微信的用户画像。对于拥有10亿用户的微信来说,了解其用户画像几乎等同于了解中国网民的用户画像。幸运的是,不难理解中国网民的画像。

今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7期《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89亿,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为9.86亿,在线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

图片

年龄方面,截至2020年12月,20-29岁、30-39岁、40-49岁网民比例分别为17.8%、20.5%、18.8%,50岁及以上网民比例为26.3%。

图片

学历方面,截至2020年12月,具有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比例分别为40.3%和20.6%;小学及以下网民比例为19.3%,本科及以上网民比例仅为9.3%。

图片

收入方面,截至2020年12月,有收入但月收入在1000元及以下的网民比例为15.3%;月收入在2001-5000元的网民比例为32.7%。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网民比例为29.3%。

图片

职业方面,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21.0%;自营/自由职业者占16.9%;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占8.0%;农民工占12.7%;退休人员6.5%。

图片

简单分析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粗略的结论:

1.40岁以上网民数量比30岁以下网民多10.7336045.1%至34.4%;

2.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人是少数,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占70.7%;

3.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不到10%,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占80.2%;

4.金领、白领群体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以蓝领、灰领、粉领、学生为主;

这些粗略的结论可以大致描述微信用户的画像和微信视频号潜在用户的画像,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中低学历、低收入群体是用户中的主力群体。此外,中老年网民规模将逐步扩大,30岁以下年轻用户规模将萎缩。

在12亿微信用户的大背景下,网民的画像与微信用户的画像无限接近,所以在微信生态中,下沉用户是广大用户。

但是,这个结论只能帮助视频创作者对用户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果他们想依靠数据来指导自己的创作,就需要更细致的数据能力和更深入的思考。

这些人需要情感寄托,想了解时事,对赚钱感兴趣吗?太极拳的动作分解、广场舞的教学视频、球类游戏规则的讲解是否也符合这个群体的需求?

100标准数据显示,虽然目前情感博主数量仍是,但其他品类的内容也在增加,创作者也在不断思考,推出有竞争力的内容。

所谓“学我而死如我”,一味模仿成功的视频号进行内容创作,很快就会陷入同质化竞争的陷阱。

微信视频号方兴未艾,所以加入自己的思维,选择差异化竞争可能更有利于成长。

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你呢?
2024我们与您携手共赢,为您的企业形象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