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0140161

百度输入法玩出新花样,AI正掀起一场体验革命

顺晟科技

2021-06-27 09:36:24

205

2015年11月,《牛津词典》公布了当年的年度词汇,“喜极而泣”的表情在千言万语中被成功反击。

诞生于1997年的表情符号在2015年的使用率增加了两倍。其中,“喜极而泣”占所有表情的20%以上,以至于有人承认“表情符号正在成为一种有效的、几乎通用的语言表达方式。”

人们显然低估了语言进化的速度。六年前,表情符号的表达还很新鲜,现在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输入习惯。90后学生曾经热衷于群聊中的打斗画面,而动图往往被赋予了超越语言的表情。非传统的00岁老人创造了标志性的俚语,并凭借他们独特的表达方式,如扩大栏,cgx和保持火力,创造了自己的“黑色世界”。

事实上,挑战留给了第三方输入法。当用户的语言环境日新月异时,输入法如何才能打动新一代年轻人?

01输入法遇到z代

对于80后和90后网民来说,输入法可以说是连接互联网必不可少的工具,由此引发了拼音与吴彼、全键盘与九宫格的纷争。然而争论的焦点是用户习惯和输入效率的区别。

但是在Z代的世界里,比如95后、00后,输入法的流派已经不重要了。比用户习惯更烦人的是输入法的一系列痛点。

比如很多人养成了中英文混用的习惯,习惯在表达中加入一些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和俚语。这样一来,他们往往需要切换几次输入模式才能打完一句话,有些俚语也需要一个个拼出来。有时候,如果他们想发一个不常用的表情,需要在密集的集合中找很久。在一个真心每一秒都回来的时代,拖延意味着错过真心的保质期。

比如在群聊时不时上演的打斗画面的瞬间,如果能在时间找到适合场景的表情包,大概率会影响你在群聊中的主动性。就像一个朋友说明天要考试,用欢呼的表情或者有趣的神判回答,无疑会在社交领域赢得掌声。如果只能抄袭别人的表情或者神判,刷屏的话,可能会出现聊天的场景或者在聊天中缺乏存在感。

针对日益个性化的用户输入需求,第三方输入法的产品经理们上演了一场未见硝烟的战争。

一个流行的想法是增加输入法的词汇量,也就是不断更新输入法的词汇量。即使是不符合常规语言习惯的俚语,用户也可以通过输入一个单词自动联想到可能的候选人;用户只要输入关键词,就可以匹配表情包中的表情,进一步缩短搜索时间。

百度输入法选择了另一个思路,就是在输入法中引入先进的AI算法。该算法可以学习用户的打字习惯,准确预测用户想要输入什么,同时创建滑动输入、方言自由语音、中英文在线自由语音等人性化输入,智能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

特别是2020年底更新的V10.0版,百度输入法率先引入AI帮助聊天,帮助用户在聊天过程中匹配符合情况的文案,自动纠正输入中的错别字,在年轻用户中自发传播。

数据结果证明了百度输入法的正确性。

据艾传媒咨询《2020-2021中国第三方手机输入法行业年度研究报告》给出的数据,百度输入法以43.7%的市场份额排名,25岁以下的年轻用户比例高达22.8%,远高于和讯飞。在Z代是第三方输入法最重要的增量空间的背景下,百度输入法得到了持续扩张的招。

百度的加减

市场占有率无疑是对创新者更大的褒奖,而百度输入法恰恰是旗帜鲜明的创新派,先后打造了神句映射、个性化皮肤、语音输入等创新功能。可以说是利用人工智能推动产品不断迭代更新的典型代表。

然而,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化,输入效率也进化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第三方输入法迫切需要回答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将输入法从简单的输入工具扩展到智能服务,同时在用户体验上给出更优解。

在新更新的百度输入法v10.5版中,通过重重升级和游戏玩法创新,外界看到了百度的答案:一边做减法一边做加法。

首先是添加产品功能。

比如百度的输入法v10.5专注于升级AI帮助聊天,加入藏诗、说唱、现代诗、华丽的文字等表情,意味着输入法所针对的痛点不再局限于输入效率,而是进一步满足了用户在社交、娱乐场景中的很多痒点,帮助用户轻松应对各种聊天场景,输出高情商、有价值的表情。

一个常见的场景是恋爱中的男女聊天。如果男生只发一些像晚安,爱你之类的句子,会被贴上沉闷直男的标签。AI辅助聊天,可以说是打破冷场,提升感情的“利器”。比如用户输入“生日快乐”时,AI辅助聊天的神句会自动推荐有趣的表情,AI可以用来创作和尝试藏诗、华丽的文字等游戏,既避免了聊天时缺少话题的尴尬,又通过温度和情感表达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后减去操作难度。

第三方输入法的功能越来越复杂,但成本应该不是同步增加的学习成本。百度输入法是通过自然语言理解、知识地图等AI技术,不断降低用户的输入门槛,简化输入的操作流程,先后推出语音输入、方言识别、快速翻译等个性化服务,满足用户多场景无障碍交流的需求。

以百度输入法v10.5中升级后的快捷翻译和方言识别为例。前者从最初的汉译英增加到95种语言的快捷翻译,覆盖全球通用语言;后者是在原有的包含多种方言和普通话的自由方言理论基础上,加上河北、武汉、昆明的方言识别,整个方言的准确率相对提高20%-30%。

但是对于用户来说,这些升级几乎是零成本的,点击语音按钮就可以把语音转换成文本,哪怕是方言;聊天中的外语可以无缝翻译,不需要单独打开翻译APP…….

可以给出这样的解释:输入法在用户日常应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简洁是最基本的产品规则。如果你想吃你的蛋糕,也想吃它,AI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也标志着第三方输入法的新的匹配点。

03人工智能驱动的体验革命

毕竟AI重建的不仅仅是输入法的效率,更带来的是智能的、基于场景的、个性化的用户体验。过去几十年输入法的主旋律可以归结为效率革命,现在发生的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体验革命。

遵循这个逻辑,第三方输入法市场有了新的生存法则。除了现有的用户规模和市场份额之外,它还越来越多地测试了平台的两大硬实力:

,扎实的底层技术能力。

比如前面提到的神句映射和智能纠错,看似简单的创新,但对平台的底层技术能力有严格的要求。

百度AI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算法和知识图谱,在神句图谱背后密不可分。在底层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业界个可控的文本生成模型,需要对句子进行综合分析和核心意图识别,然后结合语义。检索和文本生成算法在毫秒级响应时间内生成自动生成结果;智能纠错需要建立一个基于形态学、句法分析和语义理解等多维特征的智能文本纠错模型,分析输入内容并给出纠错推荐结果,最终在纠错能力上超越同类产品

百度的AI帮助聊天就是最直接的例子。有理由相信,百度输入法绝不是看到这个用户需求的。区别在于团队的思维方式。百度输入法的切入点是不断应用AI技术,优化算法模型,在准确率和响应时间上下功夫。

原因好像很好理解。只要对比一下几种主流输入法的AI专利,百度无疑有先天优势。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在《2020人工智能中国专利技术分析报告》中提到,百度在人工智能的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上以9364项专利申请和2682项专利授权排名,在深度学习、智能语音和自动驾驶领域排名。

言下之意是AI技术是第三方输入法市场竞争中不可避免的诱因,它不仅是百度输入法市场份额持续增长的筹码,也是部分产品逐渐被用户抛弃的罪魁祸首。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互联网的产业格局,甚至输入法等“化石产品”也在被AI重塑,百度输入法就是更好的样本。

04写在最后

在所有互联网产品中,输入法是占据用户头脑的更佳选择。

原因离不开输入法的独特属性。语言作为信息化的载体,承载着人与信息的联系,输入法也承载着人与信息的联系媒介。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不断渗透,必然会进一步影响年轻用户的输入习惯、对用户体验的理解、对产品的评判标准,从而影响行业竞争的节奏和最终的市场格局。

至少百度输入法给出了答案。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你呢?
2024我们与您携手共赢,为您的企业形象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