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营销手段与传统营销区别,内容营销变了!新的种草方式是什么?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营销兵法(ID:lanhaiyingxiao),作者:兵法先生,授权转载发布。面对信息爆炸,用户自动开启了对冗长无聊内容的自动屏蔽“功能”,那些以好物推荐、经验分享直指用户
顺晟科技
2021-07-06 10:17:04
397
声明:本文来源于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卡数据(ID:caasdata6),作者修改3360周,授权转载发布。
“漂亮,很有民族特色。”在评论区,一位用户留言。
今年6月,美容品牌华西子的专属虚拟形象亮相。荷叶作为主要元素,展现了花子一贯的东方美特征,而超写实的风格赋予了这个形象更多的生命力,高渲染下的虚像几乎是真品。
从2D纸人到超写实风格,虚拟技术在影像构建上逐渐成熟。此外,Case Data还观察到,近年来虚拟IP的“出场率”越来越高,并逐渐趋于正常。
年初,超人气虚拟歌手洛天依登上春晚舞台,与真人明星同台演出;五四青年节期间,AI虚拟主持人小杨也现身五四晚会,带领观众探索三星堆故事.其背后的频繁出现,意味着虚拟人物已经被主流文化认可,正在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
随着圈层的突破,虚拟IP在商业化方面也展现出更大的潜力。最明显的就是品牌和虚拟IP的联系。今年以来,多家品牌官宣虚拟形象:麦当劳推出歌舞虚拟形象“快乐姐姐”,欧莱雅打造“欧叶”“莱杰”为品牌虚拟代言人,薇诺娜“薇薇”“诺哥”跳完一场MMD家居舞.“维度破壁”加速了品牌的进入,重振了虚拟IP产业链。
虽然虚拟IP不再是一个新概念,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涌入虚拟赛道,我们不禁要求:发挥虚拟IP。品牌营销变了吗?
品牌瞄准虚拟知识产权
身穿红白队服,表情慵懒——,这是腾讯为《全职高手》人气人物叶修打造的同名虚拟偶像。借助动漫和电影,叶修赢得了无数粉丝,成为腾讯的“顶卡”。
虚拟偶像,即以绘画、动画、CG等形式产生的人物形象。并在互联网等虚拟场景或真实场景中开展商业文化活动,但不以实体本身的形式存在。文化属性和商业属性的结合是虚拟偶像的优势,显示了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
作为虚拟偶像“出道”后,叶修先后获得了麦当劳、庞氏、中国银行、美年达、米邦威等多个品牌的代言。去年11月,运动品牌李宁邀请叶修成为LNG品牌潮流的荣耀大使,推出联名主题的时尚服装,打造电竞时尚服装。得益于IP的强大号召力,粉丝的经济利益更大程度上转化为商业价值。
直播间作为重要的品牌宣传阵地,也成为接受虚拟偶像带来的高流量的重要场所。
有着萌萌小奶声和“干脆如苏打饼干”的虚拟偶像无声酱在Tik Tok吸引了529万粉丝。去年4月在Tik Tok次见到粉丝后,无声酱开始尝试直播带货。在直播间里,她和直播主播一起和粉丝聊天互动,种草分发福利,获得了十足的人气。
今年5月,艾塔美和沉默酱在JD.COM推出了特别直播。观众在弹幕中与沉默酱愉快互动,将直播间的气氛推向高潮,两个小时成交额就达到了几十万。此外,定制短视频《快来获得无声酱同样的自我保护力》点赞超过15万,全息投影视频和周边授权也拓宽了与品牌的合作深度。
不仅是虚拟偶像,在电商领域,更多形式的虚拟IP也进入了直播室,掀起了直播带货的新潮流。一方面,智能锚的应用更加广泛。在华西子和欧莱雅的直播间里,智能主播们孜孜不倦地介绍产品的细节。而机械女声缺乏节奏控制和氛围调动,无法实现与用户更深层次的互动。这样的生活
另一方面,我和一位禅僧免费走进直播间,也为虚拟主播带货“添了一把火”。其中“我不白吃”的商品主要是美食,与美食博主的定位高度统一,带动直播间销量上升。过去一年,每IP直播更高销售额达到800万,年交付量突破1亿。
借助与虚拟形象的联合品牌,品牌可以进一步塑造产品概念。以奈雪的茶为例。去年9月,奈雪携手虚拟形象凌发布了新的《霸气红石榴》宣传视频。短片中,玲玲穿着民族时装,一举一动流畅自然。她超写实的风格让每一个微表情都能被观众精准捕捉。精湛的造型和装订技术赋予了奈雪品牌更多的未来感和科技感。
2020年,中国迎来了虚拟形象的大爆发。为了搭上这趟“快车”,品牌们也走下舞台,推出了量身定制的虚拟IP形象。
“欧野”是欧莱雅虚拟形象的代言人。在个人设计方面,欧野有“美女哥哥”、“宠粉狂徒”、“公益专家”等身份标签。
据官方消息,欧野诞生于集团层面的对外传播需求,主要代表品牌的对外传播和交流。在微博上,欧莱雅同时开设了“欧冶说食材”和“欧冶有见识的人”栏目,给了欧冶更多的“商机”。今年6月,欧冶带着品牌的另一个虚拟形象“莱杰”一同走进欧莱雅中国R&D及创新中心,以更具亲和力的方式配合品牌推广。
不仅欧莱雅,薇诺娜、麦当劳等品牌都推出了专属虚拟代言人。借助虚拟IP的打造,通过短视频等渠道输出品牌概念,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
为什么是虚拟IP?
几个月前,黑鲨手机推出了可视化智能助手“鲨鱼鲨酱”,在用户中掀起了一波“逼婚”浪潮。鲨鱼酱作为一种针对年轻人的新颖设计,典型的二次元形象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二级受众群体持续扩大。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2020中国二次元视频行业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二级用户数量约为3.32亿,预计2021年将突破4亿,二级产业商业价值不断提升。
最明显的一点是,在国内潮玩市场,最喜欢的二次元形象会迅速拥有一系列周边产品,包括手作、徽章、站牌等等。近年来,二次元游戏也在井喷式发展,典型的二次元手机游戏,如原神、剑神域、战双帕米什等都有相当数量的玩家。
品牌放不下二级市场,成长中的Z世代展现出强大的消费潜力,比上一代更愿意进行虚拟消费。作为二级赛道中的重要载体,拥有自有流量的虚拟偶像受到品牌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去年6月,洛天依做客天猫全明星直播间,更高在线直播观看人数为630万。高人气彰显了虚拟偶像的高吸引力。
对于品牌本身来说,发展虚拟IP也是品牌年轻化和个性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偶像成为品牌更具代表性的形象代言人,为品牌增添了更多个性化色彩。同时,作为品牌自己的IP,虚拟形象有一张理想化的脸,不容易崩塌。其风格与品牌整体统一,完全由品牌掌控。可以长期提供运营服务,是流量名人代言人的补充。
培育有助于提升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屈臣氏和华在引入虚拟IP时都提出了“与用户共同成长”的理念。情感投入可以增强用户的参与感,进而提高用户粘性。
虚拟IP也拓宽了品牌面对用户和输出价值的渠道。比如屈臣氏虚拟代言人曲晨曦威尔逊,在微博有个人账号,总是和用户互动;借助“唯唯”和“诺哥”,薇诺娜带领用户一起学习护肤,拉近了用户与品牌的距离。
虚拟IP卡好玩吗?
从品牌的角度来看,与现实明星相比,虚拟IP可以说是“完美”的代言人,不会设置崩溃、爱情曝光等“翻车”风险,在智能系统的加持下,可以24小时孜孜不倦地工作,承接更多用户的服务需求。
但是虚拟IP真的没有风险吗?
首先,从目前品牌与虚拟IP合作的营销风格来看,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联合高调的虚拟IP,通过联合营销的方式提升用户关注度。但相对而言,这类IP并不能为品牌提供长久的服务,用户的IP热爱很难转移到品牌本身,因此其可持续性较差。而且,虚拟偶像的出场费往往不低于真实主播的出场费,支付高额出场费后,虚拟偶像能否为品牌赢得更高的销量,也是个未知数。
复杂的呈现形式和较高的技术门槛也让虚拟偶像的互动变得困难。在淘宝直播间,在全队运营的情况下,洛天依因小故障不得不紧急调试,而搭档主播李佳琪则因为称赞洛天依“唱得好”而表演了一首《皇帝新歌》。
商业化带来的“功利主义”,意味着很容易说服一部分用户。今年6月,诞生于蔡华共青团的国风头像玲玲正式落户小红书。在评论区,有网友指责玲玲是国风少女。然而第二个入驻的趋势是带古驰口红,难免让人觉得营销太草率,导致玲玲个人设计的崩塌。也有用户认为虚拟形象无法展现口红是否适合真实肤色,依然难以带来美妆产品。
相比之下,基于品牌本身打造的虚拟形象更具潜力。但实际上,如果没有精心策划,这部虚拟IP剧有一定概率演变成品牌的“自我推广”。如果为商业化量身定制的虚拟形象无法洞察用户需求,将很难实现初步的人气积累,也很容易因为存在感低而沦为“吉祥物”。
在直播间,虚拟IP不可能如品牌所愿24小时“不知疲倦”播出。因为技术还不成熟,有些虚拟形象还是靠“中间那个人”——的解读,也就是虚拟IP背后的人,发挥能力有限。相比真实主播的带货能力,虚拟主播的价值在于为直播间引入更多流量,创造新颖场景,促进销售转化。
鉴于打造虚拟角色投入的时间和金钱相当可观,品牌也要认真考虑打造虚拟IP的规划。
案例数据有以下建议:
首先,打造一个与品牌形象相契合的虚拟偶像或形象,对人体设计做长远规划,赋予虚拟形象人格魅力。与虚拟歌手不同,品牌自身的虚拟形象需要与品牌理念相统一。比如如西子遵循“东方美妆”的理念,其虚拟形象也体现了品牌一贯的民族特色,加深了用户对品牌的独特记忆。
差异也是塑造人的设计的关键点之一。麦当劳的“快乐姐姐”在实施之初就被用户嘲讽。“完全没有品牌特色”、“差点以为是绊爱”、“麦当劳叔叔不会打架吗?”显示了消费者的抵触情绪,让这个虚拟形象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第二,保持长期、多维度的运营。虚拟歌手洛天依和Hatsune Miku的走红,来自于多年的积累,也来自于伴随成长过程中建立的情感联系。但目前由于成本、技术等原因,很多品牌打造的虚拟IP还不成熟,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说,在虚拟IP领域,试水的品牌很多,但大多是浅水区尝试,缺乏探索的勇气和长期、多维度的运营能力。
同时,虚拟形象的成功,比如《我和一个禅僧不自由》,也得益于短视频和动画的创作,在长期的更新中积累了足够的粉丝基础。品牌的虚拟IP大多活跃在微博、小红书等
目前,品牌与虚拟IP的结合还处于初步阶段,如何围绕虚拟IP的打造实现新的品牌增长还有待探索。
尽管如此,虚拟IP与品牌的结合仍有无限潜力。在强大的技术支撑下,虚拟IP不仅会是品牌对外传播的年轻化形象,还会在更多方面为品牌赋能,比如在直播间结合AR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场景预设,从而实现“人货场”的高度匹配,帮助品牌获得新的量。
未来,对于品牌还是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的。
19
2022-10
01
2022-10
05
2022-09
21
2022-03
09
2021-07
06
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