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0140161

花一亿元只为进入一个城市 分享产品 成为“价格刺客”?

顺晟科技

2022-10-19 11:14:15

195

声明: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创业前线”(ID:chuangyezuiqianxian),作者为傅,授权转载发布。

在经历了烧钱补贴大战和行业洗牌之后,在共享经济赛道上存活下来的玩家,已经进入了大涨价阶段。

曾经一周9分钱的共享摩托车,现在2元骑15分钟;2019年28元就能体验一个小时的共享按摩椅。现在要38元;以前每小时1元左右的共享充电宝,现在涨到了4元,一些娱乐场所的单价高达每小时10元。

对于共享经济的集体涨价,从业者给出的答案大多是共享产品成本增加。但实际上,正是共享经济业务产品和服务的无差别,以及业务发展对渠道的过度依赖,导致了过去烧钱补贴用户的模式难以为继。

情况变了。业内知名企业为了获得某旅游城市共享电单车的批文,只花了1亿现金就获得了10年的独家经销权;在很多人流量巨大的酒吧、夜店,共享充电宝品牌甚至一年花费数百万元。

从最初依靠资金补贴完成原始积累,到共享经济成为人们生活刚需,共享经济经历了7年多的“过山车”式发展。现在,终于轮到企业“坐庄”了,共享产品纷纷成为“价格刺客”。

只是共享产品集体涨价而已。消费者还愿意付费吗?共享经济能讲出新故事吗?

1在为“共享刺客”奋战了7年多之后,当资本退潮的时候,ofo、小蓝单车、麻瓜出行等曾经疯狂融资的公司都成了不起眼的弄潮儿。幸存者最终回归了正常的商业模式。3354涨价成为主流。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看到盈利的希望。

今年5月,刚刚结束假期的90后共享经济忠实用户邵帅发现,中关村大街附近商场的共享按摩椅也涨价了。在此之前,他已经经历过共享充电宝和共享摩托的涨价。

2019年,邵帅在中关村大街一家餐厅等候时,无意中看到旁边有一个共享按摩椅,出于好奇体验了一次。当时18元可以体验全身SAP半小时,28元可以体验一小时,让邵帅瞬间觉得“真香”。

“性价比挺高的。”因为邵帅在平时的工作中需要一直坐在电脑前,所以肩颈不舒服是常事。为此他曾经在网上买过简易按摩椅和枕头,但按摩效果并不好。现在他把它扔在角落里吃灰。

身体实在受不了的时候,他会找附近的人按摩,请师傅调整。“但我一个月只会去一次,因为按摩师傅总是用尽全身力气帮我按,还特别强调不用力是按不透的。虽然经过这样的按摩全身真的通透了,但是每次按都疼好几天。”

但是,体验了共享按摩椅之后,他可以一直放松。所以他每个月都会去商场体验一两次,是共享按摩椅的忠实用户。

“现在按摩椅价格涨到半小时23.8元,38元一小时。这不是个例。”邵帅告诉《创业前线》,他问过门头沟的朋友,附近的共享按摩椅价格也上去了。以前10块钱20分钟左右,现在14块钱20分钟左右。

曾几何时,你只需要花9.9元买个机器“技师”给自己打卡,体验一次全身SPA。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这种体验也从共享电单车行业消失了。

家住河北固安的张骞告诉《创业前线》,她记得在2020年下半年,随着滴滴青居、Hello、美团等巨头和众多小玩家竞相杀入市场,那场t

“我最近被一辆Hello摩托车刺伤了。我和老公只骑了15分39秒,每个收费4元。”张骞说,她在县城购物,只有两三公里远,觉得两个人骑摩托车会更便宜。但是路上再等两个红灯,加上摩托车限速,都超过了15分钟。“两个人花了8块钱,比打车还贵。”

2022101108500007710.jpg

2022101108500007711.jpg

图/张骞的摩托车收费

共享充电宝涨价更早,更频繁。2018年,主流品牌的共享充电宝时租大多在1元左右,2020年下半年起,收费标准普遍上调至3元。现在这个标准普遍提高到4元,个别娱乐场所单价高达10元/小时。

最近,在望京街吃饭的刘帆在店里借了一个共享充电宝。吃完还回来的时候显示用了1小时3分钟,收费6元。按照计价规则,哪怕只是1秒钟的超时,30分钟内就要收费。

2022101108500007712.jpg

2022101108500007713.jpg

图/刘帆付款截图

各大共享品牌开始加入涨价队伍。

2成本增加,受困于共享经济集体涨价的通道。从业者普遍认为是共享产品成本增加造成的。

如Hellobike、美团单车在公告中表示,涨价是因为硬件和运维成本增加。中国自行车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自行车上游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超10%。哈也曾透露,Hellobike最新版本3.0,每辆车大概700-900元,日均折旧成本0.6元。

梅森能源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卢向《创业前线》透露,之前,一辆共享摩托的成本大概在2000-3000元。现在,为了取悦消费者,从业者不仅需要配置安全帽,还需要在车辆设计上采用更多塑料外饰件,符合人体工程学,这使得一辆共享摩托车的成本上升到3000-4000元。

同时锂电池的成本和损耗率也很高。一般续航70公里的电池价格在1000元左右。但高昂的成本和锂电池更换成本需要企业的前期投入,再加上日常的运维,进一步推高了企业的投资成本。

但归根结底,共享经济集体涨价的关键原因在于共享产品对渠道的高度依赖。

所有的共享产品都有一定的应急属性。以共享充电宝为例。用户手机没电了,谁附近有共享充电宝就用哪个产品,还有共享摩托车,共享单车,共享按摩椅。没有绝对的用户忠诚度。

所以共享赛马场的竞争本质上是商家和城市渠道的竞争。而这几点之争一直是最难扩大和突破的。

卢表示,共享摩托车行业在融资和规模扩张上很难有突破。主要是由于政策和环境的多维度影响,不同城市对共享电单车的态度不同。这也要求企业要有本地化的资源,尤其是要获得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许可。

“早期,共享电单车的推出不是问题。当时大家都认为主要瓶颈是资金,但从2020年开始,审批成了这个行业最大的瓶颈。”吕告诉《创业前线》记者,为了得到市里的批准,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非常激烈。

“前段时间,一些业内知名企业为了拿到某旅游城市的‘入场券’(共享电单车的审批),只拿了过亿的管理费,俗称审批费。”卢透露,随着各城市对共享电单车配送管理的不断加强,未经审批的共享电单车平台将陆续清退,渠道门槛将进一步提高。

共享充电宝也受困于渠道。

早些时候,一名特工向t

有观察人士甚至表示,在很多人流量巨大的酒吧、夜店,共享充电宝品牌甚至一年要花费数百万元。

很多共享按摩椅商家也需要分店,但如果共享按摩椅商家利润不理想,随时可能被退。

“我以前去过共享按摩椅店。虽然流量还可以,但今年3月换成了另一个更赚钱的游戏品牌。”门头沟的消费者说。

没有产品的差异化。在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共享业务成为渠道,最终被困在渠道里。

除了共享,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对产品产生依赖,价格对于共享产品固然重要,但涨价不能成为唯一的“救命稻草”。

事实上,共享经济的玩家并不局限于“共享”,他们也在不断尝试新的盈利点。

一直关注共享按摩椅的媒体人王梓也表示,目前已经有一些共享按摩椅玩家依靠广告模式或者销售周边产品和按摩椅来盈利。“比如像乐摩吧、摩摩达,在电商平台上,不仅卖按摩椅,还有筋膜枪、颈部按摩器等相关健身健康产品。”

王梓透露,在此之前,共享按摩椅的从业者并不太关注线下用户的用户费收入,因为线下按摩椅是作为体验和导流的入口,然后引导客户租赁购买。“但是这种模式一般完成了,买的人不多,主要是价格的原因。电商平台上2000元以上的按摩椅那么多,消费者更看重价格因素。”

邵帅还说,其实他体验过之后就有了买按摩椅的想法,只是当时看乐魔吧花了一万多。“一般的按摩椅价格只要2000多元,差价5倍。再加上我在北京租房子的时候,被人劝退了。”

不过邵帅也打算买房后买个按摩椅。“现在共享按摩椅品牌的按摩椅价格没有那么高了。前几天的活动才花了五千多。希望买的时候能有这个价格。”

Hellobike不仅仅是一个分享平台,更是一个综合服务平台。除了最基本的在线租车服务外,它还具有购买电动车、预订机票、酒店和宠物的功能。今年8月,Hello也进入了网恋业务。

2022101108500007714.jpg

图/你好“跨界”新业务

相比其他共享经济模式,共享电单车是最不担心盈利的赛道,但品牌上市却是最难的。

吕给算了一笔账《创业第一线》。现在一辆共享摩托流水只要20元,一天流水能达到20万的车有1万辆。“现金流很充足,一年还钱没问题。其实共享电单车的使用目标还是3-5年,都是躺着赚钱。”

在他看来,只把共享摩托车当生意,还是挺性感的。然而,共享摩托车仅限于适度的业务。毕竟,获得发射许可越来越难了。换句话说,不是企业现在能投钱,而是既需要钱,也需要政府资源。

其他共享经济赛道早已跑出上市公司。比如怪兽充电已经在2021年上市,小电科技也在冲击市场。

从业者在寻找新的出路。吕袁涛觉得,共享电单车行业拿到投放牌照的难度越来越大。要想走向更大的舞台,就得有新的改变。

他觉得随着国家碳中和峰值二氧化碳排放目标的提出,储能、能源数字化、能源安全将是一个值得长期投资的领域,具有有价值的投资属性。于是,今年5月,他离开了电动车出行服务商米步科技,创办了美克盛能源,主要为共享摩托车公司提供“规范安全运营”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显然,共享经济的从业者想要把故事继续讲下去,不仅需要企业思考如何形成差异化,还需要沉淀自身的业务壁垒。多元化商业模式的拓展和创新更为重要。

如今,虽然战场上的昔日选手不多,但新的故事仍在上演。

(报告)

相关文章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你呢?
2024我们与您携手共赢,为您的企业形象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