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热62度高温?印度100年中最热的2月:平均气温近30℃ 是1877年以来最高的
最近两天,国内很多地区都会达到创纪录的3月高温,甚至作为北方城市的郑州已经突破20℃,接下来几天还要冲击28℃。不过,我国最近的高温只是暂时的,而印度则是已经持续很久了。据悉,去年印度从3月开始发布热
顺晟科技
2022-10-19 11:05:12
315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张云山
今年国庆假期在安全、平稳、有序中落下帷幕。中国旅游研究院监测情况显示,今年国庆假期,全国旅游市场特征在空间上进一步萎缩,以本地休闲、短途旅游为主。同时,百度地图通过大数据持续关注十一出行情况。数据显示,2022年国庆假期,全国人口迁移规模峰值较节前增长约1.4倍,全国高速拥堵里程峰值出现在10月1日10时30分,达到4711.96km,较平时猛增8倍以上,但较去年国庆假期下降约30%;出行新时代,惠州、江门、温州等城市引领新能源出行新潮流,打卡清远、肇庆、湛江等自驾小城市成为新兴出行趋势;热门景区和商场集中在杭州、长沙、上海、北京、重庆等重点旅游城市,城市吸引力依然较高。
“微休假”成为主旋律,高速迁移规模和平均拥堵里程同比下降。
在本地及周边地区“微假期”的趋势下,百度地图大数据显示,国庆假期期间,全国人口迁移规模日均较节前增长约56%,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0%。人口迁移规模高峰出现在10月1日,较节前增长136%,但较去年同期下降20%。“微度假”的出行方式还体现在高速上。全国高速拥堵里程峰值出现在10月1日10时30分,达到4711.96公里,较节前激增818%,但较去年同期下降近30%。返程方面,受返程高峰影响,全国高速公路未出现大范围、长时间拥堵。返程拥堵峰值出现在10月5日16:30,峰值为2347.51km,也明显低于去年峰值。
“十一五”期间2022年全国高速拥堵里程
新能源和自驾游已经成为以“绿色自由”为标志的新时代的缩影
出行新时代,便捷的充电地图满足了用户的新能源出行体验,上路出行成为新潮的出行方式之一。据百度地图大数据显示,新能源上路出行趋势越来越明显。10月1日,新能源充电桩导航搜索量同比增长140%,其中上海、广州、北京等一线城市位列新能源充电桩导航搜索前10名城市;与节前相比,充电需求增幅最高的TOP10城市分别是惠州、江门、温州、嘉兴、南通、中山、常州、佛山、宁波、南昌,成功引领非一线城市绿色出行新潮流。
2022年10月1日,充电桩导航搜索量环比增长TOP 10城市。
随着微度假的兴起,自驾游也成为许多游客的高品质选择。除了北京、成都、苏州等热门自驾城市,发现小城市的美好成为当代人的新追求。清远、肇庆、湛江、揭阳、桂林、汕头、盐城、赣州、泰州、连云港等十个小城市成为新的小众自驾热门城市。汕头/潮州/惠州-汕头南澳岛旅游区、佛山/广州/中山-顺德华侨城欢乐海岸PLUS、舟山/宁波/上海/嘉兴-普陀山等。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自驾游路线。此外,节假日期间,打车需求比平时增加了45%;跨城公交作为绿色公共出行的风向标,峰值为70.10%。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一线城市在跨城市公交普及程度上位居前列。
2022年十一国庆热门小众自驾城市TOP10
杭州、舟山和其他南方城市吸引了大批游客
北上广等重点城市在“十一五”期间的旅游热度,也反映了中国整体旅游市场变化的缩影。“帝都”北京,一直是人们向往的国庆目的地。外地游客在京游览的热门景点TOP3和热门旅游线路TOP3都有天安门广场。10月1日,当太阳升起时,20多万人前往天安门广场观看为祖国生日升国旗。作为上海购物者的天堂,TOP5购物中心拥有上海环球港、iapm购物中心、龙之梦购物公园、日月中心、世纪广场,络绎不绝的游客增添了热闹的节日气氛。广州和深圳也以其美丽的风景吸引了大量来自佛山、东莞、惠州等周边城市的游客。二沙岛-海心沙亚运公园-二沙岛艺术公园成为今年国庆假期广州最热门的旅游线路。轻轨穿楼而过,火锅味飘散的重庆,也让无数人着迷。外国游客首先参观的热门景点是重庆的洪亚东、人民解放军纪念碑、磁器口古镇和网络名人等地。同样,成都的三圣花乡旅游区、锦城湖、人民公园、宽窄巷子也是外地游客首次到访的热门景点,可见成渝地区的高品质慢生活受到游客的青睐。此外,创意导致了一个更加繁荣的长沙,一个在网络名人旅游城市。太平老街、橘子洲景区、岳麓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列长沙景区前列。
在2022年十一国庆期间,来自北京的外国游客首先参观了热门景点TOP10和热门旅游路线TOP10。
虽然十一黄金周已经落下帷幕,但每个人都要开始新的职场和生活旅程。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图,百度地图以强大的大数据和AI技术、权威的出行大数据报告和精准的导航服务,为用户打造了智能舒适的出行体验。未来,百度地图将继续推出更多创新产品和服务,继续为国民出行保驾护航。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抄、改写及在网上传播所有作品,否则,本报将通过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04
2023-03
19
2022-10
19
2022-10
11
2021-12
15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