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0140161

中国科技企业从行业龙头到世界500强应该跨越哪些障碍?

顺晟科技

2021-08-19 09:37:31

230

文本|金融

作者|李永华

不久前,2021 01 03010世界500强榜单发布,中国企业上榜143家,比上年增加10家,美国企业上榜122家,比上年增加1家。中国企业冲击500强的势头不减。除了老面孔,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新企业跨过门槛。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很多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或品牌知名度较强的龙头企业都没有进入世界500强榜单。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科技企业应该如何走得更远?

答案,从那些即将从“非500强”进入500强的“种子企业”身上,或许能找到一些思路。

典型的例子就是TCL。在刚刚发布的2021H1财务报告中,TCL(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1152亿元,同比增长89%,完成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460%;其中,TCL科技实现营业收入743亿元,同比增长153%,实现净利润92.5亿元,同比增长7.65倍。TCL实业期间实现营业收入508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净利润33.5亿元,同比增长294%。

按照这个趋势,2021年TCL超预算2200亿元,远超500强门槛也就不足为奇了(本榜单第500位人民币折算收入为1658.42亿元)。

以TCL发展为脉络,对于探讨科技领域的行业龙头如何进入世界500强,或许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很长一段时间后,任何过去的失败或成功经验都应该为现在和未来创造价值

在任何企业的发展中,都有一些被认为是不成功的经历,这并不奇怪,也不常见。

重要的是,这些所谓的失败,不仅仅应该是一段历史,更应该是当下和未来发展的价值驱动力,成为企业禀赋的积累。

2004年,TCL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跨境并购,决策过程惊心动魄。之后,TCL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损失,一度被商学院视为失败案例。

“我认为把它定义为失败是错误的”,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在本次业绩交流会上回顾此次跨境并购时表示。

从当时的单一维度来看,评价“失败”似乎是合理的,但如果时间跨度进一步拉长,结论就会完全不同。

目前,TCL近50%的业务和收入来自海外,欧美市场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没有当年跨境并购的开始,TCL很难在欧美建立这样的竞争力,也不可能成为欧美市场为数不多的拥有众多品牌的中国企业。

经过17年的并购,李东生总结道:“尽管困难重重,我们的项目还是成功了。

当时间跨度更长的时候,看龙头企业或者看龙头企业看自己更清晰。过去某段时间的不成功,通过长期的坚持,已经转化为现在的价值,而不是永远失去沉默的代价。

这种价值沉淀在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表现得更加清晰。

受疫情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影响,很多行业龙头企业的全球业务面临巨大挑战:直接,部分目标市场进口口岸货物积压,物流和市场销售不畅;长期性、关税和各种政策障碍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TCL海外业务依然保持了近50%的强劲增长。

据李东生介绍,“这得益于我们全球化的管理体系、高效率和竞争力”。

在产业基地已落户多个核心区域的情况下,全球产业供应链布局有助于TCL抵消上述因素,这与当年跨境M&A期间种下的种子有关。

TCL实业的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上半年,海外电视销量达1127万台,同比增长11.8%,其中北美、欧洲和新兴市场电视销量均有所增长

对于龙头企业来说,不仅是过去不成功的经验被消化和积累,前者的成功更是企业迈向500强的建筑动力。

回顾2009年启动的TCL华星项目,李东生表示,当时的决策依据是发展彩电业务,需要控制上游核心器件——显示屏,避免可能出现的供应链风险。

截至目前,TCL华星不仅为彩电业务做好了准备,也成为TCL科技聚焦高科技、资本密集型、长期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继续“高度再进化”

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的行业龙头企业,具有丰富的内外部管理经验。

当他们想走得更远甚至进入500强时,他们必须不断“在高水平上重新进化”——或者面临以下四大挑战。

1.全球管理

TCL的全球化一直被外界津津乐道,这让TCL无论是品牌还是商业价值都没有什么不一样的风景。

全球化做得足够好,这也是帮助企业走向500强的必要基础。

截至目前,TCL已在全球160多个和地区开展业务,并在墨西哥、巴西、埃及、越南、印度等地设立了8个制造基地,解决从生产到配送的一系列问题。此外,全球有28个R&D中心,拥有12,000多名R&D技术人员。

全球化的协同效应继续加强。

从技术升级到产品输出,再到制造输出,最终实现本地化管理和品牌输出,在更多和地区以再造的方式进行全球布局,全球运营能力得到加强。

这与很多只卖产品、设办事处的国际业务大不相同。

2.多板块协同管控

2019年4月,TCL完成了对TCL科技和TCL产业的重组,建立了两大核心业务。TCL科技专注于半导体显示,TCL工业专注于智能显示终端,构成了我们通常所知的TCL。

2020年7月,TCL科技成功摘牌中环集团,将半导体光伏和半导体材料加入核心业务。

“通过机制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效益翻了一番。”谈到中环股份的发展,李东生是这样评论的。

投入大量管理资源,使新增核心业务规模翻倍,受益于过去一年至2021年上半年10-20%的增速。李东生透露,总投资127亿元的中环股份投资的宁夏50GW单晶硅厂已经开工,未来将投资近100亿元在中国建设多个基地,同时加大元器件投资。

混改并融入TCL体系后,中环股份正快速“上路”。

企业在收购之前,应该思考如何协同创造增量价值。

3.工业循环

不同行业的周期性存在差异,但都影响着其中的企业。如何与周期性共存,提高跨越周期性的能力,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从全球面板格局的调整、大产业格局的变化,以及中国产业政策的结合来看,未来面板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将明显减弱。”李东生评论半导体显示的行业周期。

这并不意味着市场供求波动带来的挑战不存在。

7、8月面板市场出现价格回调,TCL华星应对周期性波动的内部策略对保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李东生表示:“效益的增加主要来自公司内部竞争力的提升。

产能的有序增长和生产线布局、产品结构、客户组合的不断优化,大大提升了TCL华星的竞争力,也大大提升了上半年财务报告反映的经营效率和效益指标,与此不无关系。

产品结构方面,高端产品占比不断提升,TCL华星成为高端电竞屏更大供应商,开拓新的市场需求空间。在第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很多龙头企业选择主动减速,减少损失。

TCL则不同,“在夯实管理基础的前提下,敢于在艰难环境下发力追赶超越,也抓住了全行业挑战和困难的机遇。谁能克服困难,跑得更快,你就有更大的机会追赶和超越别人。”李东生在业绩交流会上说。

2020年,TCL在疫情席卷全球之际积极行动,提出了“上坡赶超”的经营战略。当疫情减缓时,逆境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2020年,TCL(集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净利润同比增长32.1%。

李东生在致辞中表示,“危中寻机,逆势扩张,积极进取,企业竞争力迈上新台阶。”

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内在能力,是弹簧积蓄力量的过程。

疫情只是一种非典型的环境变化,更多突如其来的挑战是对企业勇气和应对能力的考验。

寻求稳定和高增长之间的平衡共存

“短期内,我们不会做大的并购,但我们会继续关注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芯片等领域。”对于未来新赛道的战略布局,李东生是这么说的。

中环集团退市后,TCL在半导体光伏和半导体材料方面也有动作。广州成立TCL微芯科技,专注于半导体领域的投资。确认摩星集成电路公司——两个项目,向中环原电源芯片项目焕新科技注资5.67亿元。

三大核心业务成立后,TCL未来要坚持聚焦、稳健发展,有“稳中求进”的味道。事实上,这种稳定性与TCL的快速发展并不冲突。

对于未来,李东生提出了两个目标。一是要在三大核心业务上领跑全球,即“规模、竞争力、经营业绩要在行业前三”;二是着力培育两个世界500强企业——TCL科技和TCL产业。

国海证券分析师吴基森在研究报告中指出,TCL科技“研发、产能、效率优势充分,半导体显示巨头茁壮成长”;TCL AI x IoT核心战略快速落地,“家电制造商”的印记迅速消退,新的发展空间迅速打开。

除了电视产品,TCL从冰箱、空调、洗衣机到各种智能家居产品,底层硬件和上层软件技术齐头并进,AI x IoT成为新的突破口。

广受关注的TCL凌西C12,是集智慧屏、空调、冰箱、集成灶、智能锁、Mini智慧屏开关等为一体的全套AI家电。满足多场景需求。

根据TCL公司TCL电子财务报告,AI x IoT的价值开始释放。上半年国内互联网收入为6亿港元。与2020年末相比,月用户增长7.7%,达到1929万,用户基数不断扩大,达到——人。可挖掘的数字价值日益增长,AI x IoT生态系统加速开花。

2020年5月,TCL拿下了奥马电器的控股权,进一步加强了在冰箱领域的实力,强化了海外品牌与ODM业务的协同效应。

AI、新显示、智能制造、5G等方面的技术积累和前瞻布局,技术与产品创新相结合,拓展了智能终端产品的内涵和外延。只有这样,李灿东升的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才能真正落地。

结论

回顾过去的十年,李东生将TCL的发展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相结合。“TCL抓住机遇,紧跟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浪潮。”

事实上,无论是最早的家电行业走向海外拓展全球市场,还是后来进入液晶显示领域,或者开辟了一条新的赛道——半导体光伏和半导体材料,TCL的发展始终与中国的产业de产生共鸣

未来,中国将从技术大国走向科技强国,TCL也将成为规模更大、全球综合竞争力更强的企业之一。

这可能是中国科技龙头企业要走的路。

*本文图片均来自互联网

欢迎来到金融爱好者的聚集地。请添加微信:Tanglangcj进行交流。

本内容由螳螂财经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提取、复制或创建镜像。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未经核实,不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严财经(微信id :廊坊号):

泛金融新媒体。

微信10万曝光《财富》等创作者。

聚焦:新业务(含直播、短视频等大娱乐)、新营销、新消费(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区块链等领域。

相关文章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你呢?
2024我们与您携手共赢,为您的企业形象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