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0140161

百度ceo李彦宏演讲:李彦宏十年赌千亿 百度AI快出了?

顺晟科技

2023-02-22 17:15:53

133

49.png

2012-2022年,百度持续深耕AI,累计R&D投资超过1000亿元。去年Q1财报后,李彦宏提到,随着人工智能业务的增长,未来三年百度非广告收入将超过广告收入。

作者|周一围

编辑|安心

“人工智能火了这么多年,商业化一直是它的软肋之一。没有良好的商业前景,创业公司的增长就会停滞,巨额亏损,融资上市困难,大公司也会越来越不接地气。”

这段话来自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最近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演讲。几乎是百度AI业务多年的真实写照。

早在2012年,李彦宏就在思考AI技术是否迎来了历史转折点,于是百度推动成立了深度学习研究院。

2013年是百度人工智能从规划到落地的一年。他们先后在中国和美国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然后走上了“死亡”AI的道路。

到2022年,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深耕十年,累计R&D投资超过1000亿元。百度的营收规模也从2012年的22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245亿元。

但在过去的十年里,百度市值长期维持在500亿美元左右,甚至徘徊在300亿美元。

54.png

百度的收入主要包括百度核心和爱奇艺。百度的核心收入主要来自两部分:线上营销(搜索/信息流广告业务)和非线上营销(智能云、Apollo、小音箱等创新业务)。

网络营销一直是百度营收的最大来源,其在百度核心的营收占比长期保持在80%以上,目前仍占70%以上。百度AI对营收的贡献还是很有限的,所以在资本市场上甚至是对百度市值的拖累。

65.jpg

2021年3月,百度以“AI第一股”的身份第二次在港交所上市。2021年Q1财报发布后,李彦宏在电话会议中提到:随着人工智能业务的增长,未来三年百度非广告收入将超过广告收入。

这意味着李彦宏对人工智能的商业化有了一个相对明确的时间表。即使百度的营收估计每年增长10%,2024年的营收规模也能达到1600亿元。

届时,如果非广告收入过半,就是800亿元。2021年,百度非广告收入212亿元,同比增速71%。

百度非广告业务的商业化路径是怎样的?目前,百度已经画出了一张逐渐清晰的地图:百度AI云自动驾驶(与汽车厂商合作,造车,共享无人车)。

在李彦宏的时间表背后,百度智能云和自动驾驶将如何各自推动商业化?他们获胜的可能性有多大?

“第二条曲线”的任务交给了智能云。

英国著名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提出的“第二曲线”理论被许多企业奉为“增长圣经”。

放眼全球,市值排名前10的互联网公司中,Alphabet、微软、亚马逊、阿里、腾讯都将云计算视为第二条增长曲线。

百度的第二条成长曲线是谁?

曾经这个问题的答案是AI,但是AI的商业化迟迟没有实现,只能算是百度的第三条成长曲线。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百度一直在寻找第二条增长曲线。云计算、短视频和直播都是替代方案。

从百度最新对外口径来看,他们最终将百度AI云锁定在了第二条增长曲线上。

根据Q2今年的财报,百度集团实现总收入296亿元。剔除爱奇艺后,百度核心营收232亿元。百度AI云营收42亿元,占百度核心的18.1%,占百度总营收的14%。它是百度核心中除广告之外最大的单一收入来源。

今年5月,李彦宏宣布新一轮干部轮换。原MEG(移动生态事业群)负责人调任百度AI云事业群(ACG)负责人,CTO王海峰no l

这十年,对于百度智能云来说,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漫长过程。

在过去的十年里,同行的云业务飞速运转,在营收规模和市场份额上与百度AI云拉开了明显的差距。

88.png数据来源:公司财务报告。腾讯云收入数据由海豚投资研究估算。

2021年,百度AI云营收151亿元,约为阿里云的1/5,腾讯云的1/2。

根据科纳仕公司发布的《中国云计算市场报告》,2022年在Q1,百度AI云的市场份额为8.4%,在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组成的“中国四朵云”中最小。

89.png

但百度AI云的增速领先于同行。在过去的八个季度中,百度AI云的营收增速一直保持在30%以上。

今年在Q1和Q2,百度人工智能云的收入分别增长了45%和31%。同期阿里云分别增长12%和10%。包括华为云在内的企业服务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7.5%。

94.png

接下来,百度智能云中的资源将支持其继续运行,有望在增速上跑赢“中国四朵云”的前三。

“AI云”是百度AI云给自己找到的差异化标签和优势。IDC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百度AI云连续六个季度位居国内AI共享云市场第一。

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传统金融行业是百度AI云的优势。比如金融领域,中、农、工、交、建、邮储等六大国有银行,十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数百家城商行以及保险、证券、资产管理等传统金融机构,都是百度AI云的客户。

由于客户结构不同,云服务提供商可能面临不同的增长情况。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监管趋严,不同程度影响了互联网客户占比较大的腾讯云和阿里云的业绩。

大部分客户来自传统行业,这也成为了百度AI云的一个优势。

2022年,腾讯、阿里、华为都在降本增效,强调利润而不是规模和速度。在这个基调下,阿里云和腾讯云不会像过去那样强调增长。尤其是腾讯云,主动放弃了一些亏损项目,连续两个季度营收为负。

百度AI云的策略就不一样了。在Q2电话会议上,百度管理层明确表示,百度现金充裕,下一步将继续投资智能云。截至Q2年底,百度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25.33亿元。

既然李彦宏已经把百度“第二条增长曲线”的任务交给了沈晒,百度ai云就不能停止运行,还得继续“摇”。

阿波罗清算时间表

去年5月,百度发布2021Q1财报时,李彦宏在全员信中首次宣布Apollo的三条商业实现路径明确:为主机厂商提供Apollo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制造汽车;共享无人车。

目前百度Apollo的三种商业化正在加速,并给出了初步的时间表。

109.png图片来源:好看商业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李彦宏曾提到,2021年下半年,Apollo智能驾驶俱乐部将迎来量产高峰,每个月都会推出一款新车。未来3-5年,预计预装量产能力将达到100万台。

阿波罗乐高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客舱、智能地图、智能云四大系列产品,可根据不同层级车企的智能量产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以Apollo Smart Drive为例,其中包括全球首个基于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驾驶领域解决方案ANP和全球首个量产的L4级自动驾驶停车领域解决方案AVP。

华兴资本2021年预测,到2025年,仅ANP一项就有望为百度贡献280亿元。

杜畿是百度的造车项目,成立于2021年3月。百度和吉利共同持股。吉驹的目标市场是家用车,产品价格更多

据汽车首席执行官夏介绍,第二款车型的设计将于2022年底在广州车展亮相,预计将于2024年开始交付。

今年8月,杜畿汽车也公布了——2028的“2880计划”。杜畿将实现6款车型的产品阵容,具备全年交付80万辆的能力,产能与销售计划一致。

六款车实现了80万辆的销售目标,这意味着每款车型都将成为年销量突破10万辆的爆款。对于一个成立仅七年的公司来说,梦想满满,挑战非常大。毕竟从韦小立的实践来看,今天他们还在为年销10万辆的目标而努力。

相比出售自动驾驶方案和造车,共享无人车是更快的变现模式。2021年8月,百度发布了全新升级的自驾出行服务平台3354“萝卜跑”。

截至2022年7月20日,萝卜跑已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十余座城市,累计订单量100万,成为全球最大的自驾出行服务商。

百度7月推出第六代量产无人车阿波罗RT6,目标量产成本25万元。据百度高管测算,按照每单均价20元计算,萝卜一天只跑12单就能实现盈亏平衡。百度宣称,随着Apollo RT6的量产运营,打车费用可以降低一半。

按照计划,到2023年底,萝卜跑将在30个城市部署至少3000辆自动驾驶汽车,覆盖300万用户;2024年,Apollo RT6将达到一定规模投入运营,2025年覆盖65个城市,2030年覆盖100个城市。

根据摩根大通的预测,百度罗快跑将在2025年实现单车盈利。

整体来看,百度Apollo已经有了清晰的变现路径和初步的时间表,但要实现大规模的商业收入还需要几年时间。

李彦宏本人认为,人工智能的商业化需要在黑暗中探索一段时间。

赌博的代价

看看百度的财报,你会发现这家公司在R&D投资近乎偏执。

176.jpg

2012-2021年十年间,百度研发投入1252.17亿元,占累计营收的16.34%,占累计营业利润的105.09%。

过去十年,百度的R&D费用率几乎每年都在15%以上;2021年,百度核心R&D费用率将达到23.21%,在全球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中领先。华为一直以在R&D的巨额投资而闻名,但在2021年,百度的核心R&D费用率领先华为0.8个百分点。

190.png

自2012年以来,百度在AI领域持续的基于压力的R&D投入,使其在AI专利方面积累了显著优势,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持续领先。

根据2021年10月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高价值专利及创新驱动力分析报告》,百度已申请AI专利超过13000项,授权AI专利超过3600项,连续四年AI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中国第一。

然而,累计数千亿的研发投入也“蚕食”了百度的利润和市值。

从2012年开始,经过连续两年的技术投入,百度的净利润率大幅下滑,2014年Q2已降至22.9%,而2012年及之前的净利润率都维持在45%左右。净利润率的下降导致百度市值急剧下降。

192.jpg

但李彦宏似乎并不关心资本市场的反应。

2015年初,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短短两年时间,利润率下降这么多,其实表明了一种决心,就是我愿意花钱,我愿意投资。我不在乎华尔街怎么想,我不在乎。我的股价会跌一半甚至更多,我一定要做到。”

2021年3月,百度第二次在香港上市。当时,李彦宏在讲话中仍然强调技术投入。

他说,作为一家从第一天到今天一直相信并热爱技术的公司,我们愿意为长期和未来投资。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仍然坚持不懈

在李彦宏的对外演讲中,他一直在强调百度的“技术信仰”,试图“用技术改变世界”。他认为,这是一个科技创新重新加冕的时代;只有不断投入技术创新,才能抓住属于百度的机会。

那么,这个时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奖励百度的呢?

如果百度如期在2024年实现“非广告收入超过广告收入”,意味着百度的“暗夜旅行”可能不会持续太久。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你呢?
2024我们与您携手共赢,为您的企业形象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