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卡思数据(ID:caasdata6),作者:卡思数据,授权转载发布。2009年8月14日,新浪微博开始内测。差不多2个月后一个普通日子里,儿科医生@崔玉涛写下了他的条微博
顺晟科技
2021-09-24 08:50:30
39
声明:本文来源于微信微信官方账号Kas Data (ID:caasdata6),作者: Kas Data,授权转载发布。
2009年8月14日,新浪微博开始内部测试。
差不多两个月后,在一个平常的日子里,儿科医生@崔玉涛写下了他的条微博。从那天起,崔博士开始通过微博向父母传递育儿知识。
12年来,崔玉涛通过微博平台发布的微博数量达到10150条,帮助8000多位家长解决了育儿难题,微博粉丝数量也突破800万。如今,批在微博看崔博士养宝宝的家长已经长大了。
崔玉涛显然是微博母婴赛道的ICON般存在,如果讨论微信官方账号时代的母婴V,可能会熟悉另一群人,@年糕妈妈、@凯叔讲故事、@鲍晓妈、@大J小D.
以@年糕妈为例。2014年7月,硕士博士李丹阳创立微信官方账号“年糕妈妈”,以专业、有趣、接地气的方式为大家提供科普育儿知识。半年后,年糕妈妈发表了篇文章,阅读量10万。如今,年糕妈妈微信官方账号粉丝数已经超过2000万,除了实现内容,在电商、知识支付等领域也发挥不错。其“年糕妈妈”有月均。那些与年糕妈妈有相似成长和实现曲线的还包括@小肖小玛等。
但是,如果你把目光转向Tik Tok,提到一个粉丝众多但专注于专业母婴科学知识分享的账号,你的脑海里会出现谁?可能除了@年糕妈什么都没有。
母亲和婴儿的生存记录诉Tik Tok。
通过小卡的数据,我们不妨来看看标有“妈妈、宝宝、亲子”的垂直账号,粉丝量排名前十的账号是谁?
显然,这10个账号中,有3个是萌娃账号。总之,萌娃就是流量密码,只需要分享萌娃的日常生活,这些账号就能达到快速涨粉的目的。典型账户如@Q宝;另外5个席位是亲子互动账号。与萌娃的日常生活相比,这类账号往往会在家长的参与下加入“戏剧/搞笑”内容,既扩大了内容触及的用户半径,又增强了内容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更容易通过爆款制造带来粉丝的快速增长。比如最近处于高涨粉状态的@朱,8月涨粉量超过500万。此外,还有像@林依轮这样的账号,通过vlog记录父母和孩子的日常生活。虽然账号没有贴上父母和孩子的标签,但和一家四口相处的哲学也很动人。
图/左:Q包;朱亮路:号。
这样,只有@年糕妈和@吴婵是留在榜单上的账号,这两个账号在内容风格、调性和目标群体定位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首先,从内容风格来看,Tik Tok @年糕妈妈的内容与官方号是一脉相承的,但与官方号相比,Tik Tok的素材更为活跃、轻巧,不仅涉及科普育儿知识的分享,还涉及家庭、公公婆婆、婆媳等,甚至结合女性个人发展、女性经济独立等一些热点话题进行内容创作,以引起用户共鸣;此外,年糕妈妈还打造了两个颗粒度更细的垂直种草账号,分别是@年糕妈妈选好东西,@年糕妈妈偏爱好东西,可以更好的圈住Tik Tok有购买需求的用户,减少单账号运营的约束。
图/左:年糕妈妈;右:吴婵。
另一个账号@吴婵,同样专注于分享育儿科普知识,没有真正的IP,而是通过剪辑动画的方式展现了日常生活中亲子沟通的问题,并指出正确的沟通方式。和@年糕妈妈一样,@吴婵在Tik Tok有两个矩阵账户,分别是@吴昕和@无刀。前者类似@ Wuchan,后者不限
此外,从账号人群的定位来看,@年糕的妈妈要重点服务孩子0-6岁的宝妈,这类人对孩子的教育、饮食、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求,而@务禅的用户基础相对广泛,涉及成长的多个阶段和亲子沟通。
虽然@年糕妈和@吴婵位列Tik Tok母婴TOP10,但在涨粉和互动方面,都不如萌娃和亲子互动账号强,这其实是Tik Tok母婴关爱赛道长期存在的问题。
Cas专门统计了8月涨粉最快的TOP1000账号和细分标签#母婴护理(注:不包括亲子互动和蒙娃日常生活),发现:中只有119个账号粉丝过百万,大量账号还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从他们整体涨粉势头来看,月涨粉不超过10万的账户有861个,也就是330个。
此外,在搬到Tik Tok的过程中,手动搜索一些在微博和微信时代蓬勃发展的大v是极其困难的。
以@崔玉涛为例,的粉丝数只有38.4万,而@鲍晓马、@大J小D等的粉丝数。大约是50万,而@凯叔的粉丝数量刚刚突破百万。
值得一提的是,@年糕妈妈虽然进入了百万粉丝的俱乐部,但她在Tik Tok的涨粉之路却颇为坎坷。高妈从2017年开始定居Tik Tok,今年已经拥有了数千万粉丝。从Case Data近期的数据追踪来看,这个账号已经陷入了新一轮的粉竭。
专业母婴v,为什么短视频平台上制作难?
Tik Tok难产的主要是母亲和婴儿,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是因为Tik Tok缺乏母婴消费群体吗?
当然不是。
《2020年母婴行业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Tik Tok单月发布的母婴视频数量超过6000万,其中,播放量峰值出现在2月,超过千亿次。同时,主动搜索母婴内容的用户数量也较年初增长了209%。
数据源:巨大计数《2020年母婴行业年度报告》。
那为什么Tik Tok的专业母婴内容很难成为气候呢?在小卡看来,有三个原因。
首先,根据妈妈和宝宝的特点,他们的闲暇时间相对匮乏,不仅要工作,还要照顾宝宝。因此,他们不会长时间沉浸在视频和直播室中。虽然他们会在Tik Tok积极搜索母婴内容,但他们的需求往往是分散的。如果需要系统获取亲子、育儿、辅食等相关内容,可能还是会习惯向母婴社区求助,或者内容容量更丰富的图文公众号,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以“轻内容”“轻阅读消费体验”为重点的抖母婴生态的发展;
其次,母婴之间建立信任比其他垂直账户(如美妆、时尚等)更难。),这在微博和微信时代已经被甩在了后面。而在专注于感兴趣的内容推荐的Tik Tok,由于:账号与粉丝的链接较弱,建立信任的难度进一步提升。如果用户不主动搜索,很有可能在关注一个母婴账号后,就再也看不到其相关内容推荐了。
同时,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也阻碍了部分账号走出——这个圈子。毕竟在Tik Tok的推荐机制中,对于同质化的内容往往会采用流量限制的手段,这也会阻止知识点相近的垂直母婴账号受到流量的青睐。此外,有些账号可能靠单个爆款视频走红,一夜之间加了几万粉,却不具备持续生产专业优质内容的能力,也会导致发展潜力不足。
最后,从实现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广告实现和电子商务实现。
从广告实现的角度来看,视频直播
看着电商的实现,小卡发现卖母婴产品的母婴账号不多,但卖食品饮料、书籍或功能保健品的却不少。
或许这也是母婴账户“自保”的方式。如上所述,母婴用户“敏感”且“易怒”。当发现师傅和主播推荐的奶粉、辅食等产品不如视频和直播中介绍的好,容易造成批量通关。特别是像@吴禅这样以动画剪辑为主的知识科学账号,个性化属性较弱,即使拥抱千万粉丝,也很难实现理想化的商业变现。
Cass了解到的另一条数据是,在Tik Tok电商官方分类的八大类消费群体中,“精致妈妈”的占比并不高,这里提到的精致妈妈并没有按照基本属性(年龄、性别等)进行分类。)的人口,但基于他们在Tik Tok的消费行为。简单了解一下,在Tik Tok经常购买母婴产品的用户很少。
上述情况的存在将对Tik Tok专业母婴人数的大规模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迫于生计,不少专注于专业知识分享的账号开始转型,有的转型为剧情支撑的亲子可爱宝宝或家庭账号,有的开始探索母婴,如:母婴健身、母婴生活方式、母婴拆包种草……以突破单纯母婴内容创作和粉扩的困境,获得多维度的实现空间。
但这显然不是更优解。
Tik Tok母婴账户的生活状况仍不明朗。但面对年消费近200亿元的母婴市场,母婴内容的创作或许仍值得人和机构“豪赌”。
24
2021-09
26
2021-07
11
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