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查App显示,小米公司的一项关于一卡多号的通信方法、装置及介质的专利已经获得授权。该专利申请于2020年1月3日,公布于2021年7月6日,属于发明授权。该专利的目的是实现多个号码共用注册资源和网
顺晟科技
2021-10-06 12:14:45
344
作者|星影
来源|智能相对论
你还好吗?你连哼都不用哼,这句英语就能立马让人想起雷军和小米。但对于小米生态链中的另一家公司————米云科技,大多数人都搞不清楚两家公司的关系。
米云科技成立于2014年5月,主营业务为智能家电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主要智能家电是小米智能净水器。从成立到在纳斯达克上市,米云只用了4年时间就成为个真正的物联网家电,被誉为厨房家电行业的反击者。近年来,米云正逐渐摆脱对小米生态产业链的依赖。然而,投资者已经表达了他们的态度:米云的股价一直被市场看空,8月份,其股价甚至下跌了10.11%。还没有走出小米“舒适区”的米云是一个怎样的发展困境?
小米是第二大股东,陈晓萍说雷军教我互联网。
不仅都有“米”字,小米和米云的关系真的不一般。
米云是小米生态链中的关键企业,从上市之初的股权结构就可以发现米云与小米的关系。米云创始人陈晓萍通过Viomi Limited持有41.3%的股份,并代表他持有50.7%的股份,成为公司更大股东。雷军创立的顺为资本持有20.5%,小米旗下基金Red Better Limited持有19.5%,小米和雷军持有米云40%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
纵观米云科技与小米集团的关联交易收入占比,可以发现两家公司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2016年至2018年,这一比例一直保持在80%以上,仅在2018年上市前,才降至62.6%。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5年目前准备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中,有近10家拥有小米的持股和间接持股。小米的投资聚焦自身核心业务,坚持平台开放原则,坚持“持股不控”原则,推动了一批硬技术和先进制造企业的发展。小米生态链公司常见的发展模式是,借助前期小米资源的崛起,在小米系列品牌产品通过合作获得知名度后,逐渐将积累的影响力转移到自身品牌,从而打开收入增长空间,减少对小米的依赖。
最典型的是Roborock,专注于扫地机器人。作为小米投资的上市公司,Roborock通过米家定制品牌产品实现的收入可以占到总收入的40%。现在,两家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程度已经下降到40%以下。
正如米云科技创始人陈晓萍在纳斯达克接受采访时所说:“我要感谢两个人,个是小米的雷军先生,他系统地教了我互联网的方法,第二个是方洪波先生,他很漂亮。多年的工作经验培养了我的工业经验。”
小米杂货店里的另一家杂货店。
小米系的企业被网友戏称为杂货铺,因为大部分都涉及到各种品类的家电,而米云可能是小米系内嵌套的另一家杂货铺。米云最早在小米净水器成名,之后向“全屋智能家电”方向拓展。目前,米云是小米生态链公司中涉足家电最多的公司。一方面,米云与小米合作,双方合作的品类从净水器扩展到更多产品线;另一方面,米云自主品牌的扩张并没有放缓。
除了净水器,目前在小米商城销售的冰箱、燃气灶都是小米和米云合作的产品,甚至米云也推出了自己的扫地机器人。对于未来要构建的产品未来,陈晓萍说:‘米云科技不是家电公司,仅仅是一个单一的产品和一个功能是不够的,应该是一个场景。"
在与小米合作推出新产品、销售自有品牌产品的推动下,米云其他品类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数据显示,2019年,米云智能厨房产品和其他智能产品(包括扫地机器人和洗衣机等)的增长率。)分别达到78%和195%,两项业务的营收均超过智能净水器。
在2018年上市之前,米云科技的家庭用户数量增长了近10倍,从11.3万增加到120多万。2018年上半年,米云科技净销售额达10.4亿元,较2017年同期的2.7亿元增长284.4%。
在资本的支持下,米云的门店也在快速扩张。到2020年,米云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1700家。今年年初,米云还在亚马逊上开设了专柜。
想离开小米的米云为什么跑不快?
8月25日,米云科技发布业绩报告,其中米云最尴尬的数据是家庭用户对米云产品的使用情况。截至2021年上半年,米云科技累计家庭用户数为590万。如果把这个数字和陈晓萍前东家美的,或者其他家庭用户过亿的家电巨头海尔、海信相比,差距是很明显的。此外,米云家庭用户的增长率也呈下降趋势。根据去年第四季度的财务报告,家庭用户的增长率仍为23.08%,但今年第二季度仅为5.36%。
营销环节有问题吗?和大多数家电公司一样,米云科技的销售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线上主要依靠JD.COM、天猫、苏宁等第三方电商平台,当然小米是最重要的一个。2018年至2020年,小米销售净收入分别占米云科技总收入的51.2%、45.4%和49.6%。自上市以来,米云一直计划“去小米化”,但整体效果并不好。更大的问题是净收入高低不一,毛利率不稳定。
和小米生态链中的很多企业一样,米云科技主要负责产品技术研发、工业设计和外包生产。目前,米云的模式是将大部分产品的生产外包给代工厂,而小米主要负责销售部分。目前小米和米云可以对半分利润。
因此,现阶段想要单飞的米云,减少对小米渠道的依赖,降低自有品牌在小米渠道中的占比,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销量。另外,目前其他小米生态链企业都是重要的“战友”和对手。在智能冰箱、扫地机器人等众多赛道上大放异彩的米云,不仅要面对行业内竞品的竞争,还要承受同样是小米的Roborock等智能家电企业的压力。
R&D成本不如营销好,还得陷入怪圈?
今年第二季度,米云科技的净利润为5950万元,虽然同比增长了44.9%,但与季度相比,其净利润并没有上升而是下降了。这与其支出状况密切相关。数据显示,米云科技第二季度整体营业支出为3.09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394亿元增长29.4%。
支出明细方面,米云科技今年二季度营销费用达2.148亿元,同比增长32.5%,可能与大规模广告投放有关。另一方面,米云科技第二季度R&D费用仅为6620万元,是营销费用的三分之一。米云科技现在有60多种产品,研发费用远低于销售费用,这说明米云已经明显成为一家以销售为导向的家电公司。2020年,2亿元的研发成本远低于同样是小米企业的华米(4.3亿元)。
R&D对智能家居的投资应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媒体认为,从净水器起家的米云已经涉足这个市场,之后又走上了激进扩张张之路,一味追求大而全。目前没有的明星单品。除了当年的小米净水器,连行业前五都没有。
据Statista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有望翻倍至8182.8亿元,2017-2025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5.8%。目前,跨境产业在家电行业已经成为一大趋势。万达携手TCL,在互联网应用与服务平台、IMAX影院、智能家居系统等业务上展开合作;SAIC与海尔在智能汽车研发、新能源、智能汽车应用推广等领域的深度合作。都显示出传统家电企业从花钱通过大渠道营销向与B端合作转变的趋势。
新代言人签约,下一步就是打造“科技潮牌”。
近日,米云的广告“科技如此时尚”出现在年轻一代“每天必经”的电梯现场。广告展示了一款黑科技产品——大屏冰箱,不仅可以听歌、追剧、买菜,还可以刷Tik Tok。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涌入智能家电赛道,消费市场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米云首席执行官陈晓萍说:“如今,年轻人往往喜欢消费,就像买时髦的鞋子一样,不是因为我需要它们,而是因为我喜欢它们。目前,我们28%的新用户是通过口碑转化的。事实上,全屋智能家电已经悄然形成新趋势,米云需要挺身而出,顺势而为。"
此外,关伦将成为全球品牌代言人,这也将对年轻人产生一定的流量吸引力。从2017年的杨幂到如今的艾伦,米云在选择代言人时一直主张让明星成为品牌传播的桥梁和科技时尚品牌魅力的体验者。
003010看来云米未来的机会可能在于,中国智能家电市场还有一定的增量市场,年轻消费群体正在快速成长。根据《智能相对论》,60%的家庭是由90后主导的。甚至有15.5%的90后可以完全主导家庭消费决策。冰箱、燃气灶、抽油烟机等品类智能化程度不高。米云的主要智能概念仍然有机会与其他传统家电竞争,因为它强调智能和物联网控制和互连。与此同时,在冰箱、净水器等已经高度智能化的品类中,米云仍然希望通过真正的技术提升来获得整体市场份额。
当然,就像米云科技自身的理念一样,家电真正进入全屋智能化并形成场景后,50件以上的米云能否以更低的成本与传统家电行业和其他智能家电企业竞争,还有待观察。产品质量与用户需求趋同后,消费者会更注重产品质量。未来,米云的出路应该是走出互联网公司烧钱营销的怪圈,从营销回归产品。
参考数据
1.界面新闻《中国90后青年移动购物行为专题研究报告》。
2.36Kr 《小米生态链公司悄然登A,名为“二当家”实为大靠山》。
3.美国股票研究机构《抱紧小米、激进扩张,云米还能狂奔多久?》。
4.硬核科技学会《尚未走出小米“舒适圈”,云米科技营收却按下“减速键”》。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
深入挖掘智能井,加入VX:曾希2017。
本内容来源于智能相对论。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提取、复制或创建图像。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未经核实,不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
AI行业新媒体;
今日头条青云计划获得者TOP10
造纸技术排行榜月度前5名;
长期“占领”钛媒TOP10文章;
《创业4年登陆IPO,一年大卖50亿,云米科技真否走出小米舒适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家电(包括白电、黑电、智能手机、无人机等AIoT设备)、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物联网、AI金融、AI教育、AR/VR、云计算、开发者及其背后的芯片和算法。
25
2023-02
24
2023-02
24
2023-02
24
2023-02
24
2023-02
22
2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