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懂懂笔记(ID:dongdong_note),作者 |银时,编辑 | 秦言,授权转载发布。美国当地时间7月22日上午九点半,FF(法拉第未来)登陆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FFI
顺晟科技
2021-07-25 10:15:34
218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微信微信官方账号Notes (ID:东东_ note),作者|印石,编辑|秦燕,授权转载、发布。
当地时间7月22日上午9点30分,美国FF(法拉第未来)登陆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FFIE)。FF公司CEO毕福康现身摇铃,而贾跃亭在台上没有摇铃,但他在台下依然站在C位。虽然FF股价开盘上涨22%,但盘中一度破发,最终收盘微涨1.45%。
四年时间,老贾终于拿到了大洋彼岸FF的上市。
回想2017年7月5日,贾跃亭抵达美国洛杉矶,第二天辞去乐视董事长一职。当时乐视的回应是短期出差,下周——返回中国。之后会有的“下周回国”梗。
当时面对巨大的资金赤字,按照贾的说法,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FF91上。他在文章《我会尽责到底》中表示,辞职和逃离美国,都是为了实现FF91最快量产上市。当时,原型FF91在当年1月的CES上正式亮相。
4年过去了,负债120亿的贾跃亭还没有回国,对FF91的所有希望还没有量产。然而,他的法拉第未来上市了,贾跃亭再次成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此外,与此同时,贾跃亭的所有债权人都成为了FF的股东。
“老赖”现在有钱了吗?FF采取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上市”类似借壳上市。与传统上市流程相比,“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模式”具有上市周期短、门槛低、成功率高等优势。因此,在过去的几年里,这种方式已经成为美股公司非常流行的上市方式。
最的例子之一是维珍银河,一家最近将其创始人送入太空的太空旅行公司。2019年维珍银河上市时,几乎没有收入。它用一个故事和一个PPT把自己送进了美国股市,赚了很多钱。
不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上市也有一定的风险。最直接的问题是,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上市的:家公司,大部分不符合传统IPO的标准,这意味着他们的业务和产品都不成熟。
可以说,面对市场竞争和压力,这类公司往往不如通过传统IPO上市的公司。在这方面,贾跃亭的FF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直到今天,它没有收入,利润也很远。
或许是看到了特殊目的收购公司背后的风险,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寻求收紧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的上市要求。根据雅虎财经此前的报道,SEC公司财务部主任约翰科茨(John Coates)提出,担心收购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上市的相关费用、利益冲突和保荐人,因此正在审阅文件,并寻求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方面更明确的信息披露。
不过,FF将选择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上市融资。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贾跃亭过去的个人信用破产,以及与恒大等投资者一系列不愉快的过往,使得FF难以在一级市场获得融资。所以FF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快速上市,才能获得最终量产所需的资金。
也许未来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的政策会收紧,但与FF无关,因为它已经拿到了想要的资金。通过这次合并上市,FF拿到了急需的10亿美元,这10亿美元的到来也让FF避免了成为像百腾一样在最终量产前倒下的造车企业。巧合的是,FF现任CEO毕福康正是百腾汽车的联合创始人。
所以短期来看,上市确实缓解了FF目前的资金链危机,但光有钱是不够的。贾跃亭和他的FF将面临量产和销售等一系列挑战。对于信用已经破产的贾跃亭来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特斯拉阴影下上市前,FF管理层为投资者进行了现场路演。在路演中,FF在告诉投资者其竞争优势时总是强调其战略和目标非常保守,所以他们的目标很容易实现,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他们的战略计划,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对于FF来说,量产交付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关于量产,毕福康一直在直播路演中强调FF上市融资后12个月内可以完成量产交付。据其透露,FF91的量产将在自建的汉福德工厂进行。然而,与其他汽车公司不同的是,汉福特的工厂产能规划可以轻松实现每年生产10万辆甚至数十万辆。据比富康介绍,汉福德工厂的计划年产能仅为1万台左右。
其实这个产能远远不够,但考虑到FF91未来的市场销售前景,这一万台的产能已经超过了其覆盖的销量。
如果按照FF的计划在上市融资完成12个月后实现量产交付,则意味着量产交付时间将在2022年年中,这意味着2020年销售2400辆的时间周期只有半年左右。考虑到FF91超150万元的超高端定位,这样的目标其实非常非常难。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中美两个市场,这两个市场被FF视为未来的主要销售战场。由于FF91短期内不会进入国内市场,美国市场的表现可能成为其2022年销售目标的主要市场。我们来参考一下美国市场超豪华车的销量,25万美元以上。以宾利为例,其在美国市场的年销量不足3000辆。
当然,我们不否认四年前发布的FF91即使在今天也不落后,在某些方面还是有很大的领先。但我们也意识到,FF91的体验优势是基于其25万美元的超高售价。考虑到这款超豪华轿车在美国市场的总体销量并不是很高,加上FF是新品牌,加上贾跃亭的信用破产,半年卖出2400辆的任务并不轻松。
对此,出行领域的专家表示,他们理解笔记,并表示:”FF依然是特斯拉的打法风格。款产品选择超高端定位,比如特斯拉的Roadster,用足够的材料保证产品。高端,展示自身产品实力,从而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后续品牌探索再通过model3模式增加市场份额,实现盈利。”
上述专家强调,“FF”现在的量产是指对原废旧轮胎厂(汉福德工厂)的改造,预计量产不高,预计年产量只有1万台左右。要知道5000台和几十万台量产的设备成本投入是不一样的。真正的考验是后期驾驶车型的量产。到目前为止,国内三大造车新势力,即蔚来、理想、小鹏,年产量只有几万辆。马斯克也因为model3的大规模生产而被扔死。"
目前FF91已经开始预售,国内用户只需要交5万元定金(可退)就可以锁定一个名额。考虑到FF91原型车于2017年1月在CES上亮相,其官方就开始了预售,当时其官方表示36小时内预定用户超过6万。当然,我们不知道6万人的数字背后到底有多少水,还有少数人在等FF91,他们其实是4年前交的定金。
显然不足以支撑FF的故事。它还需要为未来制定自己的计划。那就是FF81、FF71和最后一英里无人运载车。
按照FF的官方计划,未来面向更受欢迎市场的FF81和FF71将不会自己生产,而是由OEM以更低的成本制造。此前,FF与中国的富士康、吉利、珠海SASAC都有一定的接触。(最新消息显示,珠海SASAC已暂停对FF的持股,原计划投资1.75亿美元。)他们之间的谣言也一直在肆虐,但至少目前来看,FF的代工伙伴选择了韩国代工公司,而不是这些“大气闺蜜”。
这家代工公司大概就是明信集团,今年2月与FF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资料显示,韩国明信集团成立近40年,具备生产核心零部件、配件和整车制造的能力。据FF透露,未来他们将通过与明信集团的合作,获得年产27万辆的产能,用于后续FF81和FF71的生产。
对此,有汽车行业专家表示:“虽然之前FF计划在2023年量产推出FF81,但从FF目前的资金状况来看,很难拿出额外的资金来开展FF81项目。所以FF81的概率还停留在图纸阶段,没有污泥模型。”
它认为现在谈论FF81甚至71的未来量产还为时过早。FF做出这样的表态,只是给了投资者更多的故事,同时也进一步抬高了自己的上限。
至于与这家韩国公司的合作,关注旅行领域的风投们说:“FF现在需要给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信心,包括组织豪华的高管阵容,拿出未来的产品计划。未来是否真的会和这家代工公司合作,还不确定。”
“其实我个人更倾向于FF未来选择与国内代工公司合作。虽然毕福康在路演中表示,韩国汽车零部件税率很低,但未来FF设置的主要市场是中国和美国。如果这家外资企业想在国内市场大规模销售,在国内生产销售仍然是更好的解决方案,上海制造的model3就是更好的例子。否则,未来如果每辆预定销量几十万辆的车辆都需要缴纳关税,成本显然太高了。”上述投资者补充道。
【结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上市后获得资金,甚至股价一度在首日大幅上涨,只是将贾跃亭和FF从生死线上拉了一点回来,未来FF91乃至FF81的量产和销售将是更大的挑战。
特斯拉历史上多次险些破产,蔚来股价一度跌破1美元。幸运的是,马斯克和李斌都从悬崖上爬了上去。能否看到贾跃亭兑现“下周回国”的承诺,取决于FF未来几年能否达到“年产销几十万辆”的水平。到时候,咱们就说“下周回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