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深燃(ID:shenrancaijing),作者 | 邹帅 唐亚华 李秋涵 王敏 编辑 | 王敏,授权转载发布。“卷生卷死”的年轻人,身体已经不行了。三高、冠心病、腰椎间盘
顺晟科技
2021-07-05 10:14:39
424
声明:本文来源于微信微信官方账号ID : kaiboruocaijin(ID :),作者|吴娇英,编辑|金,授权转载、发表。
互联网巨头“黑话”刚刚受到了一轮猛烈的抨击。如今,同样令人费解但有着更另类表达方式的网络俚语正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真香”、“打脸”、“平躺”、“内卷”这些赋予旧词新义的词语,现在被大多数网民熟知,充其量只能算是网络俚语的入门水平。
“绝绝子”“五绝子”“河马小厨师”这些在现有词汇上添加后缀的词汇,无法溯源,应用场景只能理解不能表达,堪称互联网“黑话”的版本。
“YYDS”、“XSWL”、“ZQSG”、“YYGQ”、“U1S1”是当前互联网俚语的版本。通过组合拼音中某个单词的首字母,创造出类似莫尔斯电码的神秘感觉。
“ootd”“ootw”“motd”是英文词组的缩写,属于西式版本,关注美容化妆品、穿着等领域的朋友都有一些了解。
网络俚语,年轻人爱用的,其实是一些日常用语的简略表达。在一些特定的互联网语境中,可以提高沟通效率,拉近双方距离,或者引起情感共鸣。有的是社会热点事件引发的“梗”,有的源于小众圈建立的“暗号”表达,有的来自国外社交平台。
然而,随着这些另类的互联网“俚语”在网上广泛传播,甚至在网下渗透,也引发了网络语言侵占传统语言、增加交流障碍等纠纷。甚至有人提出“你越说这些网络名人话,人就越稀缺”。有人反驳,说这是特定时代情感表达和话语权的变化。
网上有哪些「黑话」?它们是怎么流行起来的?为什么年轻人一定要说“黑话”?我们现在带你去学习。
Yyds,,OOTD,
年轻人在说什么?
" uus,这样做出来的妈妈裸妆真的很独特,yyds!"朋友们,这样做出来的裸妆就像是天生的,完美!)
如果你不是网络十大冲浪者,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基本上就会表现出“地铁爷爷看手机”的表情。
而这种经过同音字、拼音首字母缩略词、汉语句子缩略词、新词等多种形式深度加工的网络俚语,现在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比如最近流行起来的yyds。
“yyds”其实是中文“永恒之神”的首字母缩略词,代表更高程度的认可和赞美,可以用来形容所有你想赞美的人、事、物。
平台官方账号发起了#此项yyds#的话题
在小红书中,有67万多张与“yyds”有关的笔记。由小红书官方账号“美女土豆”发起的# yyds#话题,出席人数1.3万人,页面浏览量4520.2万。微博上十有八九搜索过“yyds”相关术语,如“中国航天yyds”、“觉醒yyds”、“六岁小孩玩孙悟空yyds”。在哔哩哔哩上,“旗袍yyds”“中国制造yds”“梨形YDS”的相关视频可以播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甚至还有企业看商机,申请注册商标“YYDS”。
和“yyds”类似,年轻人上网爱用的中文缩略词“俚语”是:“xswl”、“zqsg”、“u1s1”、“ssfd”、“yygq”、“dbq”,对应的是3360笑我、感觉真、说话、瑟瑟发抖等。
除此之外,上网者还喜欢通过中文缩写或者在已有的单词上加前缀后缀来重新造词,以此来加强语气。比如《绝绝绝子》《沉默的儿子》《母亲的情怀》《一生的推动》翻译出来的效果就是:太厉害了,很无语,好像天生的,强烈推荐。
赋予现有汉语词汇新的含义,以简洁的方式表达复杂的现象和情感,已经成为网络俚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比如“真香”(意思是一秒强烈否定下一秒的高认可度)、“打脸”(意思是一个人打自己嘴巴,前后言行不一)、“平躺”(意思是消极、信佛、不愿意努力)、“内卷化”(指某个领域恶性竞争导致无效内耗)。
随着短视频和种草社区平台的兴起,自媒体博主加入了“黑话”大军,开始使用一些英文缩写作为内容标签。
在哔哩哔哩、小红书、微博和Tik Tok流行的“vlog”和“plog”都是以视频博客图片的形式录制的。
在植草平台上,穿戴博主必须有一个固定更新的专栏,名为“OOTD”、“OOTW”或“OOTN”,名为“适合白天/适合一周/适合一夜”,即“今天穿/穿一周/今晚穿或在派对上穿”。
为博主们戴上必备的“OOTD”专栏
每个美妆博主基本都会有一个“MOTD”,全称“今日妆”,即“今日妆”;有些视频美妆博主爱用“GRWM”,也就是所谓的“和我一起做好准备”,指的是博主们一边化妆一边和粉丝聊天的视频内容。
现在护肤博主谈论最多的概念是“早C,晚A”,这是随着护肤“成分党”的兴起而诞生的护肤方法,即“早上用维生素C护肤品,晚上用维生素A护肤品”。一些美妆博主在介绍口红的时候,喜欢用“MLBB”,也就是“我的嘴唇但是更好”,意思是颜色更好,自然状态更好的口红。
在日益密集的“黑话”攻击下,一些网友甚至专门开发了一个名为“你能说好吗”的网站来翻译拼音或英文首字母缩略词,让更多的人能够比较并理解上述替代表达的真正含义。
毕竟对于那些自嘲“老”的网民来说,理解年轻人的黑话就像解锁莫尔斯电码一样困难。
新一代互联网“黑话”
怎么流行起来的?
新一代另类互联网“黑话”是如何流行起来的?总之,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渊源,但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窥探到网络话语权的变化。
过去六月广泛使用的“黑话”,如“想念你的液体”和“我的生活比我的生活更好的油”,诞生于王思聪对网络名人主播孙艺宁的“舔狗”追求。这种在社会热点事件中产生的流行语,具有娱乐性和戏谑性,更接近于“梗”的属性。
比如现在用来指一个人下定决心不做某件事,最后的行为却相反的“真香”。最开始是带着一个表情包出现的,一个男生大嘴巴吃。这一幕出现在一个真人秀节目《变形记》里。来自大城市的男孩叫王敬泽,他来到农村,不喜欢恶劣的环境。他生气地说:“我,王敬泽,会饿死,死在外面,从这里跳下去,不会吃你的东西。”但几个小时后,他饿了,一边用碗吃饭一边说“好喝”。
这几年来,“制梗”的英雄早已被网络遗忘,但“真香”却被“追”成了“法”,成了经久不衰的网络流行语。
上面讨论的最新的互联网“俚语”,如“YYDS”、“XSWL”、“ZQSG”、“YYGQ”、“DBQ”等,大多是用一个拼音首字母缩略词来代替原来的词汇,来源于一些小圈子文化。
一方面,用户的意图是通过互联网进行更快、更方便的交流;另一方面,这个缩写相当于故意给具有“密码”含义的单词加上一个“密码锁”。只有熟悉某个圈子的人才能很快明白,“圈外人”要想进入必须先“解码”。
网民编的拼音首字母缩略词“俚语”
有多年偶像化经验的互联网论坛用户小杨告诉凯菠萝财经,很多拼音首字母缩略词从粉丝圈开始流行。
“有的是为了论坛发言的方便和速度,比如前缀‘u1s 1’‘srds’;有些是明星粉丝群内部的“加密”通话;还需要避免不同明星的粉丝之间发生冲突,或者避免被举报和封杀的风险,比如最常见的明星名字拼音首字母,以及gzs (studio)和gc (square,指的是一个搜索明星名字的平台的出现。公共内容)等等。”小杨说,大部分业内人士早就习惯了这种表达方式,逐渐在开放平台的相关讨论中广泛使用。
据小杨观察,随着饭圈的讨论,渗透到了很多互联网平台,通过一些社交平台传播,这种表达方式也流传开来。“比如我自己,如果我在理解后感到有趣和恐惧,就会被纳入我的日常语言系统。如果很无聊,很难记住,我会马上忘记。”
使用类似表达的另一个习惯是游戏圈。“如果打游戏要打字的话,打快了想打什么就打什么,可以理解。”一位游戏玩家说。
“yyds”是永恒的神,最初是由游戏主持人“山尼罗”在直播中用来赞美职业电竞选手简自豪的话。但由于这种表达方式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逐渐通过粉丝和观众的口传播,发展成为全民使用的互联网流行语。
“yyds”的解释
而“ootd”、“ootw”、“ootn”这些博主们爱在种草平台上使用的英文缩写,大多源自欧美明星和名人聚集的国外社区平台,比如Instagram,作为某些类型内容的标签,方便搜索。这些缩写目前基本上只在美颜、护肤、穿着等领域的博主和粉丝中流传。
为什么年轻人一定要说“黑话”?
然而,当新的互联网“俚语”不断被创造和使用,并开始从网上传播到网下时,它成为了现实生活语言系统的一部分,这也带来了很多争议。
首先,老一辈人很难理解这种诞生于互联网语境下的另类表达,导致沟通障碍。另外,很多人担心长期使用这种“黑话”会导致原有语言表达能力的退化,甚至干扰下一代的正常语言教育。
网友吐槽“刷微博的同时,还要查百度。”
在当今流行的网络俚语中,最受诟病、最难理解的就是最“网上名人”的拼音或英文缩略词。
前不久,一位知名汉字博主以《你们那好好说中文得判几年?》为题,批评新创建的以“简音”、“XX字”、“中英文混合”为主要形式的网络热词,引发了新互联网“黑话”的大规模争议。
文章里说,任何对自己有一些审美要求的人都不要用这些难听的话。“越时髦越土。越是网络名人,越是低俗。越说,以后看到听到的越多,只会说。”
赞同的人认为,这种网络热词无论是看到的还是听到的,都是非常尴尬的,真的掩盖了汉语的本来美,会让用户的语言越来越稀缺,“越来越俗”。
反对者说网络词汇是特定时代的情感表达,但是新一代的年轻网民创造了自己的流行“黑话”,应该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没有必要去网络。
讨论网络黑话是否应该使用和传播,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年轻人爱说黑话。
“每一代人都在创造新的表达方式和自己的新鲜词汇,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窦东辉认为,这与青少年个体自我意识较高,以及需要与上一代或非同龄人群体区分开来的心理有关。
窦东辉告诉凯菠萝金融,一方面,年轻人创造和使用互联网“俚语”,是因为新的表达方式和词汇新鲜有趣,让年轻人在使用时感到“时尚”,能够更准确、更快速地表达自己当前的心情、情绪和态度,能够更快地引起共鸣。
另一方面,也是青少年获取群体认同的一种“语言代码”。“每一个新的表达都有它的背景,或者‘梗的起源’,它可能来自游戏、动画、戏剧、网络迷因等。在交流中使用这种“语言密码”实际上是在传递“共识背景”的信号,以“理解的人自然理解”的方式寻找“同类”,加强他们对某个群体的归属感。
这也是一些首字母缩略词“俚语”最初能在小圈子里广泛流传和被认可的原因。
“年轻人,尤其是00后,越来越多地使用缩写,这可能会让一些人感到不开心。”窦东辉坦言,公众对此应该报以宽容的态度。“直接点说,你看不懂,说明人家没在给你看。”
然而,他也指出,互联网“俚语”的用户应该明确使用这种语言的界限。“在互联网的非正式语境中使用它们是可以理解的,但在语言学习和正式文档写作的语境中显然已经过时了。”个人也尽量不要用这种语言来表示身份。“高频使用‘俚语’的行为也叫‘补偿性炫耀性交流’。说白了就是一种很讨厌的行为。”
就像火星人、“GGMM”、“886”等原创网络语言和频繁更新的流行热词一样,如今年轻人爱用的另类“黑话”不是争夺网络话语权,更多的是一种自我表达的需要,属于网络文化的一个阶段。就像一位网友说的,“一款车型是闪光灯还是经典取决于自己的时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流行词汇中的一些“俚语”或“梗”可能会进入常规的语言系统,而另一些则可能很快被互联网的浪潮淹没。“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
*标题图来自Unsplash。应受访者要求,本文中的小羊为化名。
05
2022-12
24
2022-11
10
2022-11
26
2022-10
19
2022-10
01
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