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0140161

《电子木鱼》游戏火了 年轻人在网络世界“存功德”?

顺晟科技

2022-12-02 09:12:21

61

声明: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娱乐独角兽”(ID:yuledujiaoshou)。作者:赤木瓶,编辑:王若叶,授权转载发布。

敲电子木鱼,看机甲佛;电子佛珠,积累数字功德;修复赛博坦真经,把科技变成遗迹。

最近,相关的谚语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在“赛博产品”中,电子木鱼的关注度尤其高:两年前上架的游戏app 《木鱼- 念经助手》,最近几个月突然翻红,到目前为止,TAPTAP的关注度已经超过63万。相关的app,比如《我的木鱼》 《节奏木鱼》也是一个接一个的火热。后者在最近推出后跃居TAPTAP热门榜单前列。此外,电子木鱼相关话题在Tik Tok播放量超过1.7亿次,一个手速的短视频火了29万人赞。在哔哩哔哩有数百万人观看相关视频。

2022112908482526220.jpg

电子木鱼不仅掀起了年轻人积累“电子功德”——“如果你在地狱看到太多笑话,对电子功德做些补偿”“敲敲电子木鱼,佛祖会原谅你”的新风尚,也让“网络世界”浮现在大众视野。电子烧香、智能佛珠成为新的青年文化和减压方式。

2022112908482526221.jpg

据第三方统计机构数据显示,木鱼App于9月22日爆发,峰值日下载量59.3万。截至10月18日,总下载量超过497万。年轻人开始“佛”的背后,是新减压的浪潮,包括三消游戏《羊了个羊》,以及应运而生的各种新减压经济。

上网解压密码,一切都可以网络化?作为一种用来警示僧人日夜思考道教的器具,木也有乐器的作用。它最初用于佛教和道教的课程和法会。是怎么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的?

2022112908482526222.jpg

“我在家期间一直在敲木鱼,一周敲2200多次。”

陈颖告诉娱乐独角兽,她是在社交软件上看完之后下载来玩的,但在家期间不知为何感受到了这款产品的陪伴。就敲两下,每次几分钟。陈颖把浮文设置为“烦恼-1”,打完之后似乎真的解除了烦恼,获得了短暂的宁静。

小红书找到电子木鱼app的小房子,情绪波动的时候就会敲电子木鱼。她给自己定的字体是“不要生气”。在这类App中,用户可以选择音色,设置浮动字符,根据需要选择《大悲咒》 《六字大明咒》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佛音。当然,额外的功能需要充值才能获得用户创建的stem。“我佛只有‘元’人”。

年轻人的“佛系”早有迹可循。早在2017年,佛教青年这个词就开始在网络上流行。此词与佛教无直接关系,但借鉴了佛教强调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以“一切随缘”为指导精神。然后衍生出佛教办公、佛教蹦迪、佛教恋爱、佛教偶像化等一批词汇。各路青年能以“不悲不喜的态度”诉诸佛门体系,背后是时代大潮下青年群体的情感共鸣。

一方面,佛教的低欲、冷漠、淡然等态度,是年轻人被“九九六”、“内卷”、“焦虑”等诸多情绪笼罩下的自我情绪消解。锦鲤鱼试图分享自己的运气,把自己的灵魂和人生选择寄托在玄学上,《三悦有了新工作》 《摇滚狂花》等反传统的主角,等等。当平躺学说成为年轻人对残酷现实的无声抗议时,佛教就成了避免内耗的自我洗礼。

另一方面,年轻人电子功德的背后,是各种早已电子化的流行文化,“佛教”只是年轻人众多文化符号中的一个。这种网络文化只会在元宇宙浪潮到来时增加,包括与朋友的“电子榨菜”,与男朋友的一天“电子男友”,以及在互联网上频繁传播的带有表情包的“电子铜绿”

有趣的是,这种衍生趋势也在向年轻化群体发展。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冰冰告诉娱乐独角兽,前段时间,他发现自己班上的学生居然开始盘珠子了。“手法极其专业。上课看得入迷,下课从书包里拿出手环。我立刻震惊了。”冰自己也只是买了很多手串,试着学习对方的技术。“感觉他是个老手”。不仅如此,每天在串菜和敲电木鱼的同时,也不乏相关贴吧的分享。

衍生文化也有风险。前不久,有网友称在玩了一款电子木鱼产品后,接到警方电话提醒误入杀猪陷阱,随后发现该产品已经下架。更早的时候,“佛缘”成为小红书里的流行用语。有网友称,这个群体“假装拜佛、抄佛经,其实都是商业行为”。经常摆在经书和茶杯旁边的“佛缘”把寺庙和素食餐馆变成了网络名人打卡的地方。他们通过制造低需求人群,接广告,卖衣服,卖拜佛用品,利用私人流量进行“捆绑”。

综上所述,电子木鱼的作用无非是减压、助眠、安抚情绪。它顺应时代潮流而生,融入巨大的经济减压浪潮。

一边工作,一边“实践”,一种新的减压经济悄然兴起。“章子怡早上五点看人家开蛤蜊,买了80个蛤蜊自己开”的故事,网友们耳熟能详。似乎小众文化背后的减压经济已经席卷大众。

Tik Tok的一些用户在敲击电子木鱼后对电子音效不满意,直接买了一条紫檀木鱼。“意外的声音挺大的,感觉脑子被穿透了。”评论区数千网友观看了实体木鱼的声音。还有博主“买佛珠是因为容易情绪化”。Tik Tok很快推出了许多与电子木鱼相关的特效,“敲一亿只小木鱼”等小游戏应运而生。讯飞开发了电子木鱼输入法主题,打字时屏幕出现“功德1”特效。

相比实体木鱼的购买门槛,其他相关减压产品更符合买家的日常生活。通过橱窗商品不难发现,解压视频正与相关道具的销售捆绑在一起。比如多个账号分享的挤痘痘、挤黑头、挖耳朵的解压视频中,单价19.8元的镊子套装已售出29.3万个,价值59元的视频挖耳勺已售出10.9万个。除了解压产品的“直接交付”,还有“间接交付”。比如Tik Tok的账号“两只鼹鼠爱玩DIY”,每天只播报加载过程。粉丝账号只有7.3万,但购物车里价值55.8元的商品已经卖出了2.3万份。

2022112908482526223.jpg

Tik Tok #减压话题#相关视频播放量超过1249亿次。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比如剥生鸡蛋,挤痘痘,洗地毯,切肥皂,电磁炉加热口红膏。解压玩具的相关视频,如拆玩具、切胶带球、史莱姆的助眠器等,在各大视频平台都有相应的受众。据统计,最火的时候一分钟有250万次播放,商品毛利率高达75%。2021年前11个月,中玩协持续跟踪天猫平台销售数据显示,属于减压玩具的创意/恶作剧玩具销售额同比增长104%和126%。

2022112908482526224.jpg

这些减压视频一看都是商机,就像看、吃、播、减压会产生心理暗示和食欲一样。长时间看减压视频也会产生心理补偿,想进一步释放压力。小红搜索“解压”,会出现177万多条相关笔记,12万条。可以说,电子木鱼的出现只是为经济减压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口。天猫新生活研究院显示,2022年,整体

除了看视频,更大的商机可能在玄学领域。在考研压力最大的那段时间,小月下载了两款星座产品,用来测星座运势和星座运势。小月也在网站上急着看病,9.9元、19.9元考验着她的个人运势,或许正因为如此,她成了各种玄学产品的目标受众,很多算命的短信传递的很准确,都是在焦虑的心态下模棱两可、容易戳到的话,比如“你目前的磁场较弱,所以不能轻易把握身边的一些机会。老师建议多注意”等等。

“现在回想起来,不知不觉就投入了几百块钱”,但小月并不后悔。“当时真的帮我缓解了很多情绪压力。这笔钱换来了暂时的精神寄托,对我来说是值得的。”

无论是年初火热的户外运动,还是目前为止各种新的线上减压方式,都没有让人们皈依“网络佛”,而是能够实现内心的平静。

(报告)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你呢?
2024我们与您携手共赢,为您的企业形象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