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0140161

如何看待AI技术进入艺术领域:AI绘画 艺术领域的“智识危机”?

顺晟科技

2022-10-19 11:38:38

310

声明: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为石鑫,授权转载发布。

2022年8月以来,AI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作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这一次AI的走红不再是因为“产智”,也没有传说中的“胜天半”的对决,但依然震撼人心。

AI绘画正在成为趋势之一。你可能没有艺术细胞,但只要在AI画图软件中输入几个关键词,然后选择想要的风格和视角,就能收获一幅用AI创作的高水平画作。AI绘画凭借其惊人的技术水平和创作能力,成为国内外技术领域的顶尖概念之一。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已经产生了无数的AI画作,AI正在对人类引以为傲的艺术创作领域进行着咄咄逼人的冲击。

在某些人看来,这可能是另一种程度的“智力危机”。AI绘画发展到什么程度了?真的会成为人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强敌吗?带着疑问,我也打开了一个AI画图软件,在提示的关键词部分输入了“人工智能”、“艺术”、“创造”等术语。几秒钟后,一幅超现实主义的画展现在我面前:

一个巨大的机器人静静地站着,背后连接着复杂的机械装置,太空中绚丽的色彩与冰冷的钢铁相得益彰。

说实话,我不知道如何理解这幅抽象画,但我决定用它作为文章的封面。

机器人,元宇宙,AI,虚拟人,NFT

当艾成为艺术家

AI绘画真正开始引起大众关注是在不久前。

2022年8月31日,一位名叫杰森艾伦(Jason Allen)的美国游戏设计师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的一场艺术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获奖作品命名为《空间歌剧院》。这幅画是标准的太空歌剧风格的画,但是是艾的。

055-79000是杰森艾伦(Jason Allen)使用AI绘图软件MidJourney创作的,经过近千次尝试后生成。消息一经发出,迅速在全球艺术领域引起热议,《空间歌剧院》及其作者因使用AI参赛而陷入非议。无独有偶,同样是在8月,美国媒体《大西洋月刊》的一名记者也因为使用MidJourney制作文章插图而陷入争议,一场关于AI创作的全球讨论由此展开。

AI是否应该与人同台竞技,确实有待进一步探讨,但真正吸引大众眼球的,其实是AI绘画的超高水准:几幅AI插画,无论是《空间歌剧院》还是《空间歌剧院》,都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无论它们的构图、线条还是色彩,都是自然流畅的,没有刻板中的机械死板。人们惊讶地发现,AI绘画已经发展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

在国内外互联网上,AI绘画迅速成为热门话题之一。MidJourney、Disco扩散、Stable扩散等AI绘图产品越来越为人所熟知,产生了大量的AI绘图作品。一时间,AI绘画席卷了国内外的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推特、脸书等人们惊讶于在软件中只需输入几个关键词,十几秒钟就能生成一幅画的超高创作效率。同时,他们更惊叹于AI画图产品在精细化、风格化上的成就:无论什么风格、什么题材,AI来到任何人面前,都回馈高水准的艺术作品。

其实从2012年开始,真正的AI画图就已经开始发展了,但是在早期,AI画图的效果一直没有大的进步。回顾AI画图软件的一些早期作品,只能用神奇和粗糙来形容。直到2015年,面对GAN(生成对抗网络)深度学习模型的高原,学术界提出了扩散模型,为AI画图提供了新的思路:

AI可以通过对其他图片的深度学习进行“去噪”来绘画。随着近年来扩散模型的广泛应用和AI深度学习模型的发展,AI画图的“临界点”终于像雪崩一样到来了。

2022年以来,AI画图的迭代速度令人震惊。年初,在AI创作领域开始涌现出一款AI画图软件Disco Diffuion。但Disco Diffuion在画作细节和制作效率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AI画作远非手工创作所能抗衡。

但是变化很快就来了。接下来的几个月,DALL E2和MidJourney相继测试,已经可以生成准确漂亮的角色。7月,稳定弥漫的问世震惊了世界。相比前辈,稳定扩散成功解决了细节和效率问题。通过算法迭代,将AI画图的精细度提升到了艺术的水平,生产效率提升到了秒级。创造所需的装备门槛也提高到了民用级别。以假乱真,一气呵成,人人能用,AI终于做到了。

对于AI画图来说,革命性的时刻已经到来,得益于稳定扩散的开源性质,全球AI画图产品正在经历高速发展。这场关于AI创造的大讨论,正是因为大众直观感受到了技术浪潮的冲击。AI画图正在走进千家万户,舆论热潮也随之而来。

掀起舆论风暴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AI绘画创作无疑是一种新奇的体验。只需输入提示关键字,生成他们想要的图片,特别是在ACG和其他领域。使用AI画图工具创作二次元风格的插画甚至漫画,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常态。

提示在AI创作中非常重要。为了生成更好的AI画作,很多网友会分享实用的AI提示,甚至有人列出“创作词典”保护初学者。

与人类相比,AI的想象力似乎没有边界,几乎可以满足创作者的所有需求。但一些过于“奇怪”的需求,让AI绘画呈现出更多奇特的效果,比如人体变形、线条错位等。随着一些水平参差不齐的AI绘画产品的创作,AI绘画一度成为很多人的快乐源泉。在各种AI怪图中,网友们愉快地体验着碳基生物和硅基生物的“审美差异”。

同时,还有很多人对各种经典形象进行了AI化处理,让网络流行文化充分融入新的科技元素。李云龙刘华强.各种经典的网络形象被重新改造。在AI技术的加持下,让人感受到元素拼接带来的快乐。各种AI画杆也相继产生。最经典的一个是问答截图,解释了为什么AI绘画可以超越人类的创造:“因为你从中学习真的很好”。

至此,关于AI画图的各种讨论看似充满了幽默和诙谐,但对于很多真正的艺术创作者来说,AI画图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十足的“恐怖故事”,一场全球层面的争论已经开始。话题的核心是已经讨论了无数次的话题:AI能否取代人类。但与之前不同的是,AI画图技术的影响已经在行业内显现。当未来真正到来的时候,所有的问题都得摆到桌面上。

10月11日,一个话题登上微博娱乐榜榜首,话题词是#老何磊爷#。不了解情况的路人以为是内娱的一段恋情曝光。实际上,这是一场国内画坛顶尖画家之间的激烈交锋,争论的源头是艾。AI画画的风真的吹得够猛,不仅让沉寂已久的绘画圈热闹起来,也让圈地自萌的讨论进入了大众视野。

整个故事很简单。10天前,圈内知名画师老是不厌其烦地发表对AI绘画的看法,认为AI未来会取代一些较低端的绘画方式,对此表示赞同,直言“如果你没有自己的东西,不改变肯定会被取代”。ACG画坛在人工智能绘画的冲击下异常震动,“人工智能取代画家”的讨论甚嚣尘上。作为顶级画家之一,疲惫的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在ACG画坛引起热议。

图片

10月11日,以猎奇风格走红的画家沃野在微博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画家应该

两大顶级流的对决也让话题登上了热搜榜。随着讨论的不断发酵,知名画师花菜也加入了“战局”,认为画师本身不分高端低端,进一步讨论AI画图问题。12日,随着CG画师吴鹤麒麟的落幕,这场争论达到了顶峰,艾引发的舆论风暴也更加鲜明地展现在大众面前。

最终,活动顺利进行,人们看着顶尖画师们打打闹闹,开心地吃瓜。严肃的讨论看似被消解了,但其实严肃的讨论对于整个行业都是必要的,因为AI绘画的影响实实在在地改变了艺术行业。

艾画矛与盾

回到老雷和沃野的争论,艾画引发的最大问题是画师的更替。

从绘画行业来看,独立画师、漫画家、原创游戏画师仍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非常依赖“人才”资源,AI的进入必然会对行业内的部分画师造成冲击。在高水平的AI画作下,大部分腰部以下的画师都面临着非常直接的威胁。AI画火了之后,很多画家都表达了自己的焦虑,这不仅仅是一种优胜劣汰,更是创作者对于强大技术下竞争失衡的无力。

事实上,整个设计艺术行业也在积极拥抱AI绘画。现在已经有AI画图相关的帖子了。在很多相关的讨论和图解中,美术和设计类的岗位会首当其冲,成为第一批被AI淘汰的从业者。在游戏和动漫行业,AI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很多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近期AI画图的革命性发展,行业将发生巨大变化。

图片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以创作为核心的行业,AI画图代表了强大的数据和算法优势。“磨砺了几十年的绘画技巧和风格被艾一次追上”的事实已经发生,这本身就是对创作本身的一种解构。这也进一步延伸到了对AI作品的讨论。很多人认为,艾画画虽然“又快又好”,但缺乏作者的思考,根本上是没有灵魂的。

目前大部分AI画图产品的底层逻辑还是在于学习和临摹。其实AI本身并不具备“创造”的能力。这些产品需要将大量画作的图像数据“喂”给AI,通过不断的深度学习进行“消化”,然后通过理解关键词进行创作和输出。

这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方面,从创作伦理的角度来看,AI绘画到底是更深层次的拼接还是真正的艺术创作,创作者是AI本身还是操作者,还有很多模糊地带。

在大量的“喂养”下,版权问题也随之产生。最近爆红的NovelAI就是例子之一。其AI画图功能流行二阶风格,但其深度学习数据网站danbooru本身就存在侵权和转载的问题,所以很多画家的画都是在没有版权许可的情况下“喂”给AI的,AI也可能创作出这些艺术家风格的作品。这样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AI擅自研究如何保证画家的利益?很多问题交织成一张网,让AI画图更加混乱。

与此同时,AI绘画领域也是一片混乱。2022年10月4日,韩国知名艺术家、漫画家金钟基在巴黎去世,震惊全球绘画艺术界。尽管无数人感到悲痛,但一些人在推特上发布了自己通过人工智能创作的金风格的画作,引起了公众的愤怒。许多人认为,在艾去世后不久就把这位大师的作品“喂”给他是不尊重的。至于艾的金式绘画,也有不少人直言“有其形而无神”。

图片

另一个案例更直观地说明了AI画图侵权难以限制的问题。不久前,一名韩国画家在T witch平台上直播绘画,但在直播过程中,他的草稿被一名Twitter用户捕捉并上传到AI绘图软件,AI创作的结果发布在他的账户上,没有注明草稿的来源。在被指出抄袭后,这位推特用户仍在画家评论区“挑刺”,称其作品发表时间远早于原作者的手稿完成时间。此举进一步引发了关注者的声讨,也进一步加强了人们对AI贴图的反思。

当然也有很多积极的声音。很多人认为AI画图技术可以成为高质量的创作辅助工具,进一步提高内容输出的质量。也有业内人士直言,虽然AI会对低端画师造成冲击,但从行业的宏观角度来看,AI的进入不仅可以缓解房地产市场的供需问题,还可以进一步督促创作者提高水准,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AI的发展降低了这个行业的进入门槛,看似是一个“赋能”大众的过程,但艺术不是简单的劳动。脑细胞碰撞的化学反应和数据算法的强大运算能否都代表“创造力”,已经超越了技术本身,再次回到了关于技术理论的永恒话题。归根结底,技术是中性的,但背后的人却是极其复杂的。无论创作有没有灵魂,还是更实际的侵权问题,AI绘画领域在政策和伦理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乐章结尾部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世界。

在AI画作遍布网络的当下,AI已经开始在整个内容创作领域“攻城略地”。除了讨论过很多次的AI写作和最近才开始发展的AI音乐,更值得关注的是AI在视频制作领域的成就。

2022年9月,Meta推出Make-A-Video模型,正式进入AI视频制作领域。和AI画图一样,用户只需要输入几个关键词或者描述性的文字,就可以生成语义视频图像。

制作视频模型的能力是惊人的。虽然目前它的功能还比较初级,但已经可以产生一些有趣且多样化的短视频内容。就连图灵奖得主Yann Lecan也总是在摆弄它创造的内容,在AI圈引起不小的轰动。

这必然会对未来短视频行业产生影响。Make-A-Video的成熟将在视频创作领域掀起一场风暴,无论是制作效率还是内容多样化。毕竟它可以从零开始生成假视频。这就好像是石器时代的猿人遇到了智人,技术壁垒是如此难以逾越。

在AI的内容领域,创作者总是要和AI进行不同程度的对抗。这必然会带来震撼和焦虑,但我们也要知道,它们终究只是工具,终究无法消灭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报告)

随机推荐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你呢?
2024我们与您携手共赢,为您的企业形象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