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广告业务?超越腾讯百度 京东拼多多进入互联网广告收入前三名
原创 深响 深响 ️深响原创 作者|吕玥曾在上季度预告将“继续承压”的BAT三巨头,广告增速均同比减少了10%左右;搜狐、陌陌等多家公司的广告收入已来到负增长30%的水平;去年还因社交广告而获得利
顺晟科技
2021-09-19 08:49:12
71
来源|螳螂观察(ID:TanglangFin)。
文字|李永华
从9月9日工信部组织召开互联网专项整治会议,到17日各大平台对外开放链接,不到10天,互联网建立的“圈地”交通规则被打破,新的商业时代即将到来。
虽然各大平台都表示全力支持这一政策,看似信心满满,但在外链屏蔽正式解除后,关于阿里、腾讯、字节等哪些大公司在屏蔽解除后将获得更大收益的话题也升温了。
业内人士都在关注,当所有人都认同建的围墙会被推回去的时候,谁会笑到最后?只有ATT三巨头会唱戏,还是其他大公司会让渔民受益?
到现在,因为解封政策还在一步一步落地,不是一步到位,很难给出答案。但是,当我们的目光再次回到宏观层面打破流量垄断的初衷时,就会发现这样的争论是不必要的,政策方向是错误的。
真正受益的将是大厂以外的中腰企业,新兴挑战者,以及大量小微个体商户——。他们的利润不仅仅是流量那么简单。
熙熙攘攘,大厂的利与弊只是政策的结果而非目的。
阿里可以虹吸社交流量,补充外部流量的不足,但也可能成为微信电商模式的“仓库”;
腾讯可以创造更多新的商业游戏,进一步覆盖用户时长,但可能面临用户被“分流”出现场;
字节长期社交和电商流量,会直接吸引电商和社交用户的注意力,但可能会成为商家的营销广场,失去内容质量;
即便是饱受流量围栏困扰的百度,也将有机会让搜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重现,并可能在重要的小程序服务场景中进一步流失用户.
如果非要分析一下为大公司解除挡箭牌的利弊,我们会发现似乎每个人都能受益,每个人都可能失去利益。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这场争论不会停止。
但是,MIIT引导的大厂行为真的只是为了大厂吗?还是为了大厂更好的发展,就像大厂一些负责人说的“父母对孩子好”?
显然不是。
流量垄断永远是这一政策的初衷,打破流量垄断的目标必须是全社会维度,这是为了整个互联网的良性发展。与互联网相关的整个商业和经济发展都是父母应该关心的孩子。
即使ATT或其他大公司真的争得高位,也只是政策执行的自然结果,甚至根本不重要,没必要争论。
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格局之外的主体必然最有利于格局的打破。旧格局消失,各主体获得新的起点和资质,将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格局”之外的主体包括那些因为大厂的垄断优势而无法长期走得更远的中腰企业,或者是能够为互联网业务带来新鲜血液的新兴挑战者,如“真快乐APP”等刚进入市场的新玩家,此外,还包括在大厂“统治”下长期参与生存的小微个体商户。
所以,当大厂真正开始对外链开放的时候,最应该关注的不是大厂,而是大厂之外的主体,他们获得了与宏观政策相反的发展机遇。
从被动“看剧”到主动“上阵”,三重价值在格局被打破后释放。
对于中腰厂商、新兴挑战者和小微/个体商户来说,在大厂商垄断流量的时代,他们往往要做的就是在大厂商的规则下,争取尽可能多的发展空间。对于整个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他们不是参与者或者只是有限的参与者,大多数是被动的
当交通垄断的格局开始被打破,原本在交通垄断下处于被动地位的主体,可以对大厂安排的“命运”感到不安,却在宏观意图下自由行动、创造价值,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1.负向修正:在流量垄断期释放不合适的模式钳。
打破流量垄断最直接的价值在于,依赖流量垄断的冷门但广泛实施的模式将被打破或转型。
最典型的方式是电商公司玩的直通车游戏,被很多批评者认为是新时代的“房东收租”,只不过收租的方式从线下一家店变成了线上一家流量,集中度更高,支撑起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先不说互联网商业进展如何,至少要先解除枷锁。商家花费高额营销费用,依靠购买流量进行交易的方式需要改变。商家无法打通和重用线上线下营销投入的障碍需要打破。当互联互通时,这种模式玩法就会失去基础,最终会发生变化或消失,这也符合宏观要求。
事实上,交通垄断带来的不适当的规则有很多,奇怪、不合理、浮夸。从现在开始,没有自然的挤压和控制,枷锁就会被打破,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2.积极激励:更大的流量池产生更多的创新可能性。
一旦形成流量黑洞,垄断就会通过黑洞不断转化为利益,这也将导致中腰企业和新兴挑战者在另一个层面上缺乏创新突破能力。——任何创新探索都会被简单粗暴的垄断所阻挡。再好的营商环境,再好的客户服务,再好的供应链支持,再的模式,一个新兴的挑战者,也不会像大工厂直接收租那么方便。反过来,这将导致大型工厂有资源进行整合。
久而久之,大家都想先圈住流量再躺着挣钱,市场的创新力会逐渐消失(一个低成本的电商平台冲击了一个大厂的地位似乎就是这种情况),这也符合人类经济发展史上“垄断扼杀创新”的普遍共识。
随着开放步伐的加快,圈地造林的游戏性受到冲击,互联网商业将出现流量“白洞”,不断吐槽圈内流量。无论是中腰玩家还是新兴挑战者,甚至是小微商家,都可以在合理的规则范围内应用这些流量(例如,标准化的社交转发和分享),这意味着互联网流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回归”,每个人都会回归一种模式创新。
未来,那些注重特色、有长板、做实事的企业将获得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小而美”的企业、产品或平台将更广泛地涌现,受益于开放政策,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
所以,如果像快乐APP这样的新兴挑战者因为刚出现的时候面临着锁流量的牢笼而没有受到青睐,那么他们现在就有了一个逐渐开放、共同的流量天空,可以更自由地利用这些流量发挥自己的优势。
3.动态连接:新规则下,将产生无限商业“组合”。
虽然没有必要争论大厂的成败,但关于平台间流量如何流动的讨论却有一定的价值,这共同反映了一个现实:屏蔽解除后,大厂手中的流量会经历一个拆分再分配的过程。
分散是一定的,这是宏观政策打破垄断的要求,而再分配则取决于自身能力。虽然宏观层面没有为大厂设计政策,但肯定不排除大厂通过自身的创新而不是垄断能力,重新夺回这个新盘的流量,赢得新阶段的优势。
因此,中腰厂商、新兴挑战者、大厂商、小/个人商家进入了全新的“自由组合期”,生态合作、平台进入、用户流动都有了新的可能。真快乐APP可以和阿里合作,和腾讯紧密合作。商家可以同时进入天猫和真快乐,享受自己合适的政策。用户可以在多个大厂应用上进入同一个商店.
以前以大厂为势力范围的一般商业游戏将失效,竞争与合作将同时广泛存在,不仅表现在用户流量上,还表现在商业主体的流动性上(不仅表现在平台流量规模上,还表现在平台的各种政策上),商业逻辑将被改写。
在建设共享互联网的初衷下,畅通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
回过头来看,宏观层面畅通的更长远目标,是在打破流量垄断后,促进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持续活力,最终解决坐享垄断带来的红利和停滞问题,让今天中国积累的互联网商业红利能够共建共享,促进更多主体平等获得时代红利,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动能。
因此,解围或许只是一个开始,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层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未来,在互联网、大数据、产业链等基础上。推动形成多方共建共享的互联网流量生态将成为进一步的政策趋势,而掀屏或只是互联网领域面临的一系列动作的开始。
另一方面,坚持同样理念的做法其实以前也出现过。
前不久,在商务部、国资委、北京市政府主办的2021中国电子商务大会上,零售商国美提出“共建共享新零售生态”的思路,以匹配零售业发展进入的新创新窗口。
国美的做法是与所有生态伙伴共同打造公平健康的平台运营规则,与友好的商业平台互联互通,对市场伙伴公平、开放、平等;并让厂商得到集约化的零售服务,帮助他们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和增加收入;此外,还包括在现代服务业提供更可持续的新技能和新岗位,全面带动合作伙伴创新创业高价值等等。
与去屏蔽类似,互联互通已经成为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更系统的共建共享计划的一部分。
到目前为止,国美已经为这一倡议和理念做出了自己的行动。国美去年推出“线上、线下、供应链、物流/服务、大数据/云”六大平台,构建覆盖全场景、支撑全服务的新型集约化零售基础设施。同时,基于“共享共建”的理念,国美以公平的规则向所有平台和业务伙伴全面互联赋能,帮助业务伙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国美的做法是互联网时代商业发展的必然和典型案例。更多的企业实现了共建共享带来的转型价值,守护旧利益的大公司也在宏观政策的指引下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可以说,在新时代,商业正进入公平、开放、集约、创新、共享发展的新阶段。我们不妨期待更多企业参与进来,实施更多共建共享的创新举措,而不仅仅是解除屏蔽。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
欢迎来到金融爱好者的聚集地。请添加微信:Tanglangcj进行交流。
本内容原创自《螳螂观察》。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提取、复制或创建图像。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未经核实,不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螳螂观察(微信id :塘廊坊):
泛金融新媒体。
微信10万的创造者
22
2023-02
22
2023-02
22
2023-02
22
2023-02
30
2022-11
21
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