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0140161

《中国医生》中的ThinkPad 中小企业智能化的“指南”

顺晟科技

2021-08-04 09:36:35

158

观影人次3200万,票房超12亿元,上座率,《中国医生》成为2021年夏天最感动的电影。

作为一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中国医生》采用纪实的剧情模式,从最初支援武汉时的全民动员,到医护人员救治危重病人的努力,再到普通人在生死面前的恐惧、悲伤和勇敢,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一群平凡而伟大的医护人员,也通过镜头看到了医疗系统中数字化、智能化的场景。从科技行业观察的角度来看,《中国医生》不仅是中国人面对灾难时不屈不挠、战斗精神的集中诠释,更以大屏幕的形式揭示了技术创新的社会价值,反映了时代的智能化进程。

01电影中智慧的缩影

在《中国医生》的叙事逻辑中,导演形象地描述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

比如在远程会议的场景中,很多联想和ThinkPad的产品都布置在医院的会议室,包括会议室顶部的联想高清摄像头、联想医疗智能系统,以及不同类型的显示器、台式机、笔记本、平板等产品。即使在“兵临城下”的紧张氛围下,医护人员与外界的信息沟通仍然得到充分保障。

在医院的ICU病房,除了各种医疗器械,摄像头中还出现了联想监护仪、一体机和台式电脑,医生们通过高清摄像头和大屏幕上的高清图像进行了高难度的远程诊疗。和医疗设备一样,联想和ThinkPad的电脑产品也成为医生抢救危重病人的生产力工具。

再比如医护人员交接,不同于印象中的口头交接。相反,它通过联想的智能大屏幕传达患者数据和流程完成情况等关键信息。它不再是一个充满文字的工作笔记。也是联想的平板电脑,可以快速查询到所需的信息和数据,减少了不必要的沟通成本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

《中国医生》中的这些场景不排除联想和ThinkPad品牌植入的嫌疑,但剧情本身并没有扭曲,是一个高度还原的医疗场景。

与之相对应,联想推出的thinkplus智慧医疗解决方案,通过软件、硬件、服务的整合优化,为医疗机构打造了高效灵活的集中管理平台,帮助医护人员降低科室管控成本,提高工作中的协作效率,从而重塑医护人员的诊疗模式,提供智能化、创新化的体验,推动医院向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升级。

目前,联想thinkplus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已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等医疗机构,覆盖换班、远程会诊、视频会议等应用场景。为解决医疗资源不平衡、智能能力不足等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也就是说,联想、ThinkPad等品牌在《中国医生》的高频亮相,除了双方达成的品牌合作外,实际上也是当前医疗行业不断进步的一个缩影:与18年前医疗系统的“经典”业态不同,包括联想在内的中国企业正在积极推动医疗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02场景ThinkPad

联想和ThinkPad在《中国医生》出现饱和似乎并不奇怪。

就像多年前,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提出了的3S战略,即智能物联网、智能基础设施、智能产业解决方案。2019年,联想中国区中小企业客户业务组thinkplus业务单元正式满足企业用户的协同需求,为会议、医疗、金融等细分领域打造了基于场景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这种转变的原因是它无法被驱动

一、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必然趋势。某种程度上,新冠肺炎疫情也是企业智力能力的试金石。尤其是在2020年初“封城”的背景下,一个企业能否正常经营,保持应有的战斗力,直接关系到其在下一阶段竞争中的地位。

很多人看到,在线办公已经成为后疫情时代的标配,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巨头都推出了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当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成为所有企业的必修课时,企业服务市场的爆发只是一面,另一面在于智能硬件现象级爆发的机会窗口。毕竟,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生产力工具的需求是同步进化的。

二是联想的战略推进。作为实施“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的先行者,联想积极参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和服务,助力中小企业进入智能化升级快车道。

比如,知名的“FAST光速引擎”通过起步阶段“设备即服务”、成长阶段“协作即服务”、转型阶段“方案即服务”的分步方案,满足了中小企业全周期的智能化需求。同时,针对中小企业智能化发展中遇到的“不转弯”“不转弯”的困境,联想围绕智能产品、智能服务、智能渠道三大基石,为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作为联想旗下的高端电脑品牌,ThinkPad也在调整角色。过去很长一段时间,ThinkPad都是生产力工具的代名词,是专注于大众认知创新的先锋品牌,但也是最早寻求场景服务的品牌之一。

早在2019年初的IF大会上,ThinkPad就向外界展示了升级后的thinkplus智能办公解决方案,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匹配定制化智能办公解决方案,是联想智能赋能中小企业的“先锋”和“深度充电”。

03被智力改造的“引路人”

但中小企业的智能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市场教育和客户引导。

拆解联想面向中小企业的智能转型方法论,核心思路似乎归结为软硬服务的融合,即以ThinkPad、ThinkBook、thinkplus等智能产品为底层支撑,在软件层面,利用全面、深度集成的协同办公软件,帮助企业高效合作。难点在于早期的市场教育,即让越来越多的客户认识到智能的价值,而承担这一使命的正是ThinkPad。

以2011年诞生的ThinkPad X1系列为例,过去十年之所以受到大量商务人士的青睐,离不开深厚的技术背景和设计能力。而类似的产品还只是简单的堆叠组合屏幕、键盘、主板、电池等。ThinkPad X1系列凭借其轻薄的特性,稳坐高端市场。

即使在轻薄本爆发的2021年,ThinkPad X1 Yoga依然以1.39Kg的车身重量、一体化的铰链结构、出色的性能征服了商务人群。特别是一体化铰链结构的巧妙设计,可以同时满足传统模式、帐篷模式、平板模式、会议模式等多种办公场景,精准洞察当下商务人士的多元化需求。

同样的例子还有ThinkPad T15,这款搭载第11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和NVIDIA GeForce MX450独立显卡的15.6英寸专业“移动工作站”,可以说是妥妥的“性能怪兽”。ThinkShutter的物理拾取、指纹识别和黑阀摄像头配置,不仅满足了用户对性能的需求,还在隐私和安全方面提供了多重保障。

综上所述,ThinkPad不再专注于单一产品,而是基于办公、商旅、生活等不同场景的需求进行产品研发,为用户带来企业级的解决方案、体验和服务,可以说是联想聚焦客户、e

联想到外界长期认为ThinkPad是众所周知的教条,首先是满足用户的需求;二是超越需求;三是创造更多价值。与市场上的各种消费产品相比,ThinkPad通过聚焦用户需求,精准洞察市场需求,正在为中小企业客户创造前所未有的新价值。

比如联想为中小企业的智能化转型铺就了一条宽阔的道路。但很多企业还停留在智能化的外围,对数字化的理解还局限于硬件产品。ThinkPad的作用是以的产品实力打动客户,充当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引路人”。

04结论

回头想想《中国医生》中频繁出现的ThinkPad,并不是一个聪明的比喻:

在疫情中勇敢“逆行”的医护人员,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先锋;“护送”医护人员的ThinkPad,并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先锋精神。不同的是,他们有自己的主战场。医护人员的使命是拯救生命,战胜疫情,而ThinkPad则负责帮助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进行智能化转型。

某种程度上,引发了千万观众情绪的《中国医生》就像一个定焦的“舞台”,让联想和ThinkPad再次站在品牌制高点,展示了中小企业选择智能化转型的现实需求和无限可能。

相关文章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你呢?
2024我们与您携手共赢,为您的企业形象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