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平台的规则有很多,短视频也是内容社区的一种。 作为一个内容社区,平台撑到的是,内容的分发以及流量的运营。 内容分发的规则,以短视频为例,一条短视频在上传到平台,需要先进行审核,审核包括机审和人审
互联网
2022-03-31 09:12:29
80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窄播(ID:exact-interaction),作者:庞梦圆,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这意味着,视频对知乎而言不再是一种要为社区扩容的「新流量」,而成了一种发挥平台已有优势内容的工具。
2022年以来,关于知乎视频要裁员的声音时有出现。知乎在2月和3月两次进行回应,「视频是知乎内容生态不可或缺的部分」,「知乎从未放弃视频布局」,「相反还将探索新的视频业务形态」,「欢迎视频业务的优秀人才加入,特别是产品、运营等岗位」等等。
然而,关于裁员和优化的新闻并没有停止,互联网上仍然有以前的员工。
《窄播》(微信公众号ID:exact-interaction)还了解到,知乎在产品端将有重大调整,甚至可能取消位于首页左侧的「视频」一栏。
同时还可以发现,知乎正在招募「短视频运营」类的员工,着重要求有教育行业经验。
可以得出结论,直呼视频正在发生重大转变。
这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事实上,我们知道,自2018年以来,我们根据外部和内部力量,围绕视频进行了许多调整,比如折返跑。
我知道我第一次制作视频是在2018年。当时,没有强有力的宣传,优化的消息在六个月后发布。然后,视频区被取消,用户通过视频回复。Kwai tiktok和其他新的视频平台正在迅速发展壮大。视频因此成为一种不可低估的新形势。对于内容端和各种平台而言,视频尝试似乎是一种必要的选择,视频转型也成为一种必然的权利。
2020年10月,知乎大举进军视频行业。所谓「大举进军」有几点呈现:1. 在产品端,首页上线「视频」板块。2. 签约站外大V,推出支持视频创作的「海盐计划」,包括提供五亿现金激励、百亿流量扶持和创作者学院等内容,鼓励用户发布1分钟以上的原创视频。3. 上线可快速进行图文转视频的专业工具。4. 在算法上加大对视频类内容的推荐。
从内部来看,直呼制作视频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例如,有些问题更适合用视频而不是文字来回答,比如“住在豪华住宅里有什么样的体验”。此外,当时身处火海中的罗翔和巫师财经都是知识的创造者,他们知道自己有相当丰富的知识问题。甚至一些视频创作者的内容也基于或直接“抄袭”了志虎的答案。
在知识类视频普遍获得行业认可的时候,知乎不甘愿自己手握优质内容资源,却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但是,与大多数想要快速在某个领域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一样,知乎在视频上的突击式打法,也因为某种激进而有些适得其反。
在宣传了一段时间后,尽管一些主要内容制作人,如张佳伟、李磊和钱成,试图发布视频内容并将其播放数千万,但该站的大多数用户不仅没有鼓掌,反而表现出“厌恶”。
有不少核心用户认为,视频形态与问答的契合度不高,只有一部分问答有必要视频化,但知乎却在信息流中「强推视频」。
知乎有属于自己的内容氛围,主站强力加入一种新的内容形式,即便这种形式在站外已经非常普遍,但当它和图文一起出现在答案里,尤其是一些你不感兴趣的内容只是因为它是视频就被推荐到首页时,用户的不满就增加了。
拥有3.9w关注的知乎大V「MasterPa」就曾在一篇文章里说,「知乎真的需要如此强推视频吗?知乎的用户真的是来这里看视频的吗?」
甚至在智狐网站上的“如何对待智狐并制作视频”等相关问题下,也有人在教你如何关闭视频推荐,以及如何恢复到之前版本的智狐。
2022年2月中旬,直湖社区业务和战略业务负责人张宁在播客录制《翻书》时也谈到了视频问题。“从中长期战略的角度来看,志虎坚信视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张宁说。然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他曾感到“这种节奏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
张宁认为,知乎视频收到用户负面反馈的关键,不是视频和图文之间的矛盾,而是「本来不属于这个社区的视频和这个社区的原生视频之间在抢流量」,本质上「不是内容之争,而是创作者之争」。
他还分析说,每个人都认为智虎在图形和文本方面做得很好,但智虎没有定义图形和文本。然而,在开发视频时,智虎“不久前确实尝试过定义它,比如沉船和娱乐。最后,平台不接受它,用户也不喜欢它。”。
知乎做的是1分钟以上的视频,我们可以广泛地称之为「中视频」,它们通常具有有趣性、有用性,同时还有个人风格,中视频的核心是创作者,中视频生态的养成依赖社区生态。
而一个繁荣的社区,首先要有自己的原创作者,特别是源源不断的中腰部创作者;其次,创作者要足够丰富多样;第三,要让这些创作者在社区内持续获利。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社区要做好「内容多样性」和「不同圈层内容的区隔」之间的平衡。
B站和小红书是两个可以参考的案例。B站的UP主足够丰富、多元且组成千万个兴趣圈层,B站商业化的原点颗粒也立足在UP主的商业变现;小红书的内容生产结构更加扁平,中小作者无论在流量友好度还是在商业化渗透率上都有积极的感受。
知乎的特性与难点在于:首先,大量的知乎原生作者并不长于视频创作,而多在意文字表达的完整准确和逻辑性,同时在扩大创作者基数的过程中,靠激励强行嫁接了不少外部作者,扰乱了社区内容调性,进一步稀释原生氛围。
其次,知乎的算法能力似乎还有改进空间。@MasterPa 就曾指出,在同一个提问下面,排在前列的回答可能是专业分析,可能是个人故事,也可能是抖机灵,显然,这三类回答对应的是不同的受众,但却能在同一个提问下面相遇。
所以,如果知乎真的彻底砍掉左侧「视频」栏目,并不意味着完全是坏事,而是基于自身社区内容与视频表现形式之间适配性的再理解。
同时,知乎没有完全放弃视频,用户在发布页面依然可以选择发布视频形态的内容,且知乎正在招募短视频创作者。
值得注意的是,知乎招聘的是「教育类」短视频创作者。某招聘网站显示,应聘者要有「3年以上知识付费或教培行业经验,对课程类产品运营有自己的想法并希望在该领域长期发展」。
这一点可以结合日前智湖推出的第一款成人职业教育应用程序“智学学校”来理解。这是一个旨在为年轻人提供知识产品的学习平台。目前,网上课程很少,包括研究生入学考试、写作、短视频和其他职场技能培训。课程提供者包括智湖的“智湖研究生在线”、“躺下教育”和个人讲师。教学形式为现场或视频。
这意味着,对于直湖来说,视频不再是扩大社区容量的“新流量”,而是充分发挥平台现有优势的工具。
教育正在成为知识的一个新的有利内容。
2021年,知乎在成人职业教育领域新增了两笔投资,包括财经会计的在线培训平台的上海品职教育,和主要提供留学考试培训和申请服务的趴趴教育。去年9月,知乎教育事业部还迎来新的负责人范博。
教育也给知乎的财务数据带来希望。2021年全年财报显示,知乎在线教育服务以及电商业务为主的其他业务的收入,较去年增长196%。知乎CEO周源表示,知乎的教育业务正在大踏步前进。
如今我们知道,视频化只是内容通往未来的其中一种形式,并不是唯一解法,做视频不能帮所有人实现利益最大化,平台要做图文还是视频,要做短视频、中视频、长视频,本质是要回答「我是谁」和「我要做什么」的问题。
知乎一度把视频作为内容来理解,但内容娱乐性普遍偏高,与知乎建立起的高信息密度、高信息获取率的图文基础是有矛盾性的。
在寻求盈利的当下,知乎将对视频的寄托从内容转向工具,并与正在大力布局的在线职业教育类内容相结合,或许将创造新的可能。
经验已经摆在这里,知乎上更有价值的是创作者和其原生内容,而不是对原生内容的高效分发。
知乎此刻的选择,也再次契合了我们此前的一个观察:在流量红利结束、市场环境不友好的当下,跟随行业头部或者流行业态不再是有效选项,反而是一种损耗。相反,集中力量发挥自己的优势才是更可取的解法。
快手强调新市井、小红书强调生活如是,知乎砍掉左侧「视频」栏目、支持教育亦如是。
即将发生的知乎视频大转向,一定程度上是知乎进行的一次靠近本质的转身。但同样,在操作上,知乎需要注意「节奏感」和「正反馈」。
18
2022-11
10
2022-11
07
2022-11
21
2022-10
23
2022-09
15
2022-09